數字技術重塑百業面貌
羅文華 香港銀行學會考試審核委員會委員
數字技術正重塑百業生態,並快速轉化為新質生產力。深圳寶安區依託騰訊等龍頭企業以及5萬多家工業企業,形成有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群。取得這些成績,得益於廣東在數字產業的持續投入及努力。
中銀香港使用不同的數字軟件於各個工作範疇,以優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減少人為操作風險。此外,亦針對八大風險(如信貸風險、市場風險等),利用數據分析提升風險識別和評估的前瞻性和準確性。
數字經濟密集的東莞松山湖,聚集新興軟件和新型信息技術服務、數字創業企業1,300家。其中一家永勝醫療,近期和西門子數位工業軟體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借助西門子的數字技術及解決方案,推動集團的智慧製造,加速數字化轉型。
2024年11月21日《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中小企如何數字化突圍》,提到阿里巴巴集團1688與上海黑湖科技網絡有限公司聯合打造一套數字化解決方案,包括一個數字化工廠小程序「黑湖小工單」。在此工單上,原料、在製、半成品、成品等數量實時更新,庫存一目了然,計劃可以快速拆合,生產完提醒自動發貨。通過每月工單完成率,分析工廠產能情況,不斷優化及擴大產能。工程師只需用約三小時,便可以上線運作,對眾多中小型工廠來說,是一個大好消息。
數據是業務的電力和土壤,也是企業的寶貴資產,數字技術是寶山的開發機。總括一句,發展數字技術對經濟有倍增作用,期待特區政府的數字辦公室能借鑒內地經驗,加上生產力局的技術支援,促使本地各產業得以登上新台階,在國際市場的大海中保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