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嘉烈3醫生疑染惡菌一不治

  或爆產志賀大腸桿菌群組 衞生防護中心追查源頭

  瑪嘉烈醫院懷疑出現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群組,三名腫瘤科醫生先後出現病徵,其中一名年輕醫生由病發至不治僅3天,其餘兩人病徵輕微。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透露,其中一患者糞便樣本對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呈陽性反應,但死者與另一名患者則呈陰性,三人唯一共通點是曾在醫院6樓休息室用膳,及共用當值室等設施,有可能透過進食或受污染的環境感染,目前沒有腫瘤科病人出現感染徵狀,使用醫院的市民無須擔心。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向死者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歐家榮昨日於瑪嘉烈醫院會見傳媒交代事件指,防護中心前日(10日)接獲院方呈報後,昨早派員聯同瑪嘉烈醫院代表、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巡視腫瘤科的工作地點,以及醫院的其他設施。

  歐家榮表示,個案涉及的三人均為該院腫瘤科醫生,初步調查顯示,他們分別於本月4日、6日及10日出現發燒、腹痛及腹瀉等症狀。最先發病的醫生,於兩天後病情急劇惡化,出現神志不清、血壓及血氧低等緊急情況,送入該院時要插喉及轉往深切治療部,翌日離世。據了解,死者年約30歲。

  歐家榮表示,綜合臨床和流行病學資料,初步認為該群組個案可能與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有關,中心會繼續聯同醫管局及港大微生物學系追查潛在的感染源頭,包括患者於潛伏期內的飲食紀錄、近期光顧的餐廳、工作環境及可能接觸過的人及場所等,中心昨日上午已在腫瘤科休息室取走大約20個食物樣本。

  袁國勇形容情況十分罕見

  另一感染途徑可能是透過受污染的環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歐家榮表示,院方已在腫瘤科辦公室及洗手間取走逾40個環境樣本,同時安排全面消毒腫瘤科辦公室。

  袁國勇形容,一名身體健康、無長期病患的成人若感染該菌而突然離世屬十分罕見,故除了傳統微生物學測試,亦會使用新一代高通量基因排序序列測試,以確定其死因,現階段不排除其他可能性,或需要作病理解剖尋找病因,尤其死者在入院後已接受抗生素治療,影響找到病因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