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5.5G 這屆亞冬會更「智慧」

在鏖戰正酣的哈爾濱亞冬會賽場內外,不僅有運動員展現着高超的競技水平,更有具備「十八般武藝」的各類成果,為大賽保駕護航、智慧賦能,提升比賽的公平性、安全性和觀賞性。
亞冬會信息技術指揮中心副指揮長王傳寶介紹,本屆亞冬會在迎接6G時代的浪潮中,將元宇宙、數字孿生、雲上管理等前沿科技首次融入國際體育賽事,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智能體驗。先進的5G-A網絡成為各項新技術得以順利應用的「地基」,賽會工作人員海量數據傳輸、多路並發高清視頻會議等大帶寬需求得以滿足。通過無線技術實現攝影機任意點位拍攝與實時回傳直播,觀眾可從不同視角觀賽。\大公報記者 于海江、王欣欣哈爾濱報道
為保證高質量的信息通信服務,本屆亞冬會部署了先進的5G-A網絡。曾負責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相關通信保障指揮工作的王傳寶介紹,「本屆亞冬會應用的5G-A可以理解為5.5G。通過毫米波+Sub6G高低頻協同組網,有效提升網絡性能。」
高速傳輸 10G數據10秒下載
據介紹,與目前廣泛使用的5G中低頻段相比,26GHz頻段的5G毫米波能夠提供更大帶寬、更高傳輸速率和更低時延,進一步滿足冰球、滑雪等高速運動項目的轉播需求。冰球館實際測速數據顯示,該網絡峰值速率可達10Gbps以上,下載一份10G的文件包僅需10秒鐘。
亞布力雪上訓練中心是本屆亞冬會雪上項目的舉辦地。在場館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清晰展示着整個賽區的3D數字孿生系統。該系統全景式還原了雪上賽區的場館、機房、設備信息,極大地提升了管理效率。
在通信保障機房,智慧機房數字化監控系統引人注目。冰壺館運行團隊場館網絡通信支持主管、平房聯通副經理高永生對記者說,「該系統能夠對場館機房、核心機房進行AI智能管控,並進行危險源的檢測以及機房進出人員的報警與識別,確保賽事順利進行。」
雲上採編 縮減轉播成本
在主媒體中心,極速網絡和雲上剪輯讓中外媒體記者的工作更加高效。王傳寶介紹,本屆亞冬會打造了媒體轉播雲,中外媒體從業者甚至無需到哈爾濱來,就可以在自己國家的採編室,雲上進行賽事直播、編輯、轉發,僅需加上播放效果處理,便可直接在當地播放,極大縮減了賽事轉播成本。
「通過無線技術實現攝影機任意點位拍攝與實時回傳直播,觀眾可從不同視角觀賽。比如在高山速降時,如果運動員頭戴攝像頭,觀眾就能以運動員的視角體驗風馳電掣的刺激感。」王傳寶介紹,以往大型體育賽事固定機位採集圖像信息的方式可能會錯過不少精彩細節。本屆亞冬會通過無線技術,部署了一系列便於實時、實地、無死角採集信號的網絡。攝影機在任何位置都能拍攝並實時回傳直播畫面。
「固網寬帶方面打造了媒體傳送專網,相比2022年北京冬奧會採用的IPV6+1.0技術,本屆亞冬會應用已全新升級到IPV6+3.0,實現國際首次大規模部署應用。不僅如此,人工智能運用到該技術中,使得網絡調度管理更加智能、精細。」王傳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