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改革/降散戶分派比重 新股股價更穩定
港交所(00388)去年刊發有關優化首次公開招股市場定價及公開市場的建議諮詢文件,面向市場公開徵求意見三個月時間,徵求意見於2025年3月19日結束。港交所上市主管伍潔鏇認為新修訂能給予發行人更多靈活性,有助吸引更多優質企業來港上市。
提高「價格發現」機制效率
伍潔鏇表示,本次修改規則希望在不損害投資人利益的前提下,優化有關公眾持股量的要求,為發行人放寬不必要的限制,提升香港市場對於發行人的吸引力。此外,可提升更有議價能力的投資者(特別是機構投資者)在新股定價過程中的參與度,從而提升新股定價的效率。
港股現有規定,如果達到回撥上限,機構和散戶將各佔50%。諮詢亦對回補機制進行調整,建議給予上市發行人彈性,靈活選擇將公開認購的初始分配份額設定為5%,並採用回撥上限為最高20%(現時50%)回補機制,或將初始分配份額設定為至少10%,而沒有回補機制。
伍潔鏇指出,這將會令新股「價格發現」的過程更加有效,令新股上市價更合理,降低股價的波動。事實上,設立公眾持股量要求的初衷是為了確保公開市場上有足夠的股票可供交易,防止股價操控和減少過度的股價波動。但是,與其他國際證券交易所相比,港交所在這方面設定的門檻偏高,可能會削弱市場吸引力。
基投支持優化禁售期
此外,諮詢文件提到,建議降低A+H股發行人須於香港上市的最低H股數門檻至發售股份須佔該等A+H股發行人同一類別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總數至少10%;或相關H股於上市時有至少為30億元的預期市值,並由公眾人士持有。另會考慮允許基石投資者持有相關新股「分階段解禁」,當中50%可在上市後三個月後解除禁售限制,其餘的相關證券則在上市後六個月後完全解禁。對此,不少基石投資者表示贊成,認為該調整有助於其更快地調整投資組合,為一級市場注入更多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