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會研究組倡借鑑外國策略吸人才
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搶人才」,包括在2022年底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吸引全球高學歷或高收入優質人才來港。立法會資料研究組近日發表《選定地方引進人才的支援政策》文件,將「高才通」與德國、英國、日本等地近年推出的同類型高技能人才計劃作對照評比 。顯示這些海外先進地區大都提供較靈活及快捷途徑,讓流入人才取得永久居留權,而部分地區比香港提供更全面就業輔助服務,如外地資格認可、外地人才庫職業平台等,能為香港優化吸引人才政策帶來借鑑。
文件顯示,本港「高才通」在各地計劃中反應最為熱烈,至去年12月有9.2萬宗獲批;此外據特區政府早前評估,「高才通」計劃的抵港人才,每年可為本港經濟貢獻(即透過新投資及高薪職位)340億港元,相當於GDP1.2%。
綜合德英日星等地的同類計劃,香港於人才計劃的就業支援、政策成效監察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化空間。例如本港雖然有為輸入人才語言課程和舉辦招聘會等,但德國的「機會卡」計劃,卻會多走一步於網站列出人才簡歷優化工作配對,更會提供職業培訓計劃,及協助引進的人才承認非本地資歷。
此外,香港雖定期收集和公布「高才通」的基本統計數字,但德英日會進一步分析評估人才計劃的成效。其中德國政府會編製報告及統計資料,了解人才所面對的挑戰;日本也會定期就外國人的就業情況、生活水平和面對的挑戰,以及其子女的教育狀況進行調查;英國則已先後發表兩輪評估報告,追蹤「環球專才簽證」持有人在當地的經歷和定居意向。
社會融入方面,德國及日本均會對引入的人才有專人支援,前者會與社會組織合作,為海外人才提供出國前的迎新和抵埗後支援;後者也會培訓300名獲認證的「外國國民支援協調員」,以協助引進人才在當地生活、求職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