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穩定/年內人行或降準 釋放2萬億流動性

  左圖:人行今年有望降準2至3次,釋放逾2萬億元人民幣的長期流動性。右圖:秦泰預計,今年人行或降準100至150基點。
  左圖:人行今年有望降準2至3次,釋放逾2萬億元人民幣的長期流動性。右圖:秦泰預計,今年人行或降準100至150基點。

  「2025年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去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下稱,會議)要求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擴大內需,並將貨幣政策基調從2011年以來的「穩健」調整為「適度寬鬆」。有觀點認為,上述轉變是對貨幣政策「支持性、精準性」的強調和確認,其目標是保持流動性充裕,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當前市況下,「適度寬鬆」的貨幣基調,是中國加快需求恢復、擴大投資與消費的最優政策選擇。他分析,這樣的基調可避免「大水漫灌」和嚴重通脹等後遺症,且能向市場傳遞更清晰明確的貨幣政策信號,使市場各方更好領會政策寬鬆意圖,從而改善預期、增強信心。

  預測減息40基點

  政策操作層面,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判斷,基準情景下,今年中國人行或降息30至40基點,並在2026年進一步降息20至30基點,從而帶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和房貸利率更大幅下降。為保持流動性充裕,人行還可能通過擴大買斷式逆回購規模等其他工具,為年內大規模政府債券發行創造有利條件。

  華金證券首席宏觀及金融地產分析師秦泰預計,今年政策利率和LPR或等幅下調約40基點,且上半年有望集中落地;鑒於貨幣政策更強調精準性、支持性,加之降準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成本更低,今年人行或降準100至150基點。

  連平認為,今年人行有望降準2至3次,降準幅度合計1個百分點,釋放逾2萬億元人民幣的長期流動性,同時綜合運用買斷式逆回購、MLF、二級市場國債買賣等總量及結構性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此外,今年政策利率有望下調0.4至0.5個百分點,一年期LPR或下行30基點至2.8厘,五年期以上LPR或下行60基點至3厘,通過加快社會融資成本的下行,有效推動投資與消費的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