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看發展·財策發力/內地今年財策勢加碼 重點提振消費

去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下稱,會議)將財政政策基調從2009年以來的「積極」調整為「更加積極」,強調「提高財政赤字率,確保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財政部1月10日明確將「促消費、擴投資、地方化債、保民生、育新動能」作為今年政策發力重點,通過加力落實存量與增量政策,推動經濟回穩向好。
多位受訪金融專家表示,中央將「提振消費」列為擴大內需的核心要務,與消費關聯度較低的貨幣政策的重要性有所減弱,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的必要性進一步凸顯。為助力擴大總需求、穩定市場預期,更好應對外部不確定性,今年財政政策規模料再擴張。\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提醒,今年財政端重在增收入、擴消費,財政政策將突破以往支出規模,包括調用更大規模財政資源加大支出強度,通過加快支出進度、優化支出結構,確保穩外貿、擴投資、增收入、促消費、保民生。
中央在「加大財政支出強度,加強重點領域保障」方面給出明確指引。一是增發超長期特別國債,持續支持「兩重、兩新」政策實施;二是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使用,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範圍;三是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更注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後勁,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財政部副部長廖岷日前表示,今年內地將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打好財政政策「組合拳」。首先要提高赤字率;其次要擴大債務規模;再次要保障重點支出,加強對重點領域的保障;最後要提高資金的效益。
專項債或擴容至4.2萬億
華金證券首席宏觀及金融地產分析師秦泰認為,今年國家將通過提高赤字率加大財政支出力度,並在增發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兩新」的同時,對專項債予以擴容擴圍。秦泰判斷,今年財政赤字率或升至3.6%至4%,資金主要投向應對老齡化相關剛性支出,以及預算內投資加力、對沖調入資金的減少等。
另一方面,今年或新增1.5至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超長期特別國債,其中,約萬億元用於注資國有大行、約5000億元用於消費補貼加碼。此外,今年專項債或擴容至4.2萬億元,包括用於保障房收儲和閒置土地收回的6000億元至8000億元資金。
連平預計,2025年全年財政赤字率或達4%及以上水平,赤字規模預計超5.5萬億元。此外,今年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規模可能超過11萬億元,地方專項債發行額度有望超4.5萬億元,廣義赤字率或升見9%左右。他續稱,為配合更大規模減稅降費,今年或額外新增超2萬億元政府舉債規模,這對今後數年投資、消費、收入等增長帶來顯著的乘數效應。
提高養老保險支付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相信,今年財政增量政策會較以往更多,且更偏向對消費的支持,包括廣義財政擴張GDP兩個百分點以上,預算赤字或接近4%左右。另一方面,中國有望發行2萬億元特別國債,上述資金不包括對銀行注資的部分,地方專項債發行規模或達4.5萬億元及以上,「今年政府債務發行規模可能比去年多3萬億元」。支出結構方面,今年財政資金將有部分用於重大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也有相當部分用來支持消費、提高養老保險支付;此外,醫療保險和生育方面預計會提高補貼,對「兩新」的政策支持規模有望較去年翻倍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