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 里/成功的雞蛋攤\葉 歌

  一大早有人按門鈴,原來是賣雞蛋的小黃的丈夫送貨上門了。小黃在父母原住處附近的菜場擺攤,以前母親常從她那裏買雞蛋。十多年前父母搬到新居後還一直和她保持聯繫,有來有往。哪怕母親買五十元雞蛋這樣的小生意,小黃也樂意送貨上門。母親逢年過節給她孩子買點零食或送她一些米、油,她都要還禮。

  小黃老家蘇北,二十多年前和丈夫一起來本地打拚,一直做雞蛋生意。她和老家的養雞戶合作,每天凌晨三四點起床,接收他們連夜送來的雞蛋。然後挑選、清洗,一大早到菜場擺攤,到夜裏八九點才收攤。忙的時候每天只睡三四小時,下午在菜場附近的倉庫擠出時間打個盹而已。小黃堅守攤位,她丈夫則負責送貨,電瓶車一輛,風裏來雨裏去,也挺辛苦。疫情期間因為停工、停學等,他們掙扎了一陣,好在近幾年恢復正常了。

  小黃夫婦奮鬥多年,成果斐然,在本地買房、買車,一雙兒女一個大學畢業找到了工作,另一個還在上大學。母親常感嘆他們「勤勞致富」,小本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我想,他們之所以能豐衣足食,不光是吃苦耐勞,還在於踏實、專注,專攻一項生意,力爭做到最好。他們的賣點是農家「本雞」所產的「草雞蛋」,吸引相信走地雞更滋補、不願去超市買「洋雞蛋」的顧客群。端午、過年,他們會準備雞蛋禮盒,方便大家走親戚。平日也能做到貨品保證質量,賣相周正,乾淨衞生。

  雞蛋攤能成功,是因為小黃夫婦瞄準了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因為他們勤勞、誠信、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