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障礙/提升市場效益 業界冀統一跨境產品監管標準

  圖:前海、橫琴、南沙與香港共建金融服務一體化正在推進,圖為橫琴天沐琴台。
  圖:前海、橫琴、南沙與香港共建金融服務一體化正在推進,圖為橫琴天沐琴台。

  粵港澳大灣區以特有的「1個國家,2種制度,3個法域,3個關稅區,3種貨幣」差異使得區域一體化發展存在着資本流、信息流、人才流等方面的障礙。

  招商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建議,在資本流方面,可以進一步放寬跨境投融資限制,擴大「南向通」和「北向通」的投資範圍,推動人民幣在大灣區內的廣泛使用,並探索建立區域內統一的金融產品交易平台。在信息流方面,應大力發展金融科技,通過創新技術提升跨境支付和結算效率,例如推廣區塊鏈技術用於貿易結算,確保信息傳遞的安全性和實時性。在人才流方面,可通過設立區域性金融人才交流和培訓平台,吸引全球高端金融人才,同時簡化專業資格互認程序,促進三地專業人士的自由流動和深度合作。這些措施可在前海、橫琴和南沙等試點區域「先行先試」,總結實踐經驗,助力大灣區金融服務一體化進程。

  在推進前海、橫琴、南沙與香港共建金融服務一體化方面,李湛認為,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統一跨境金融產品的監管標準,簡化跨境資金流動的審批流程,逐步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推動區域金融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探索多幣種產品 滿足市場需求

  其中,結合之前的試點經驗,前海可以擴大跨境人民幣貸款規模,開發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金融工具,如跨境理財通下的多幣種理財產品。應推動數字金融平台的建設,例如建立高效便捷的跨境支付系統,降低交易成本,讓居民更容易參與國際化金融服務。南沙可以利用其港口優勢,探索以貿易融資為核心的金融服務模式,為大灣區企業提供更便捷的國際結算和融資服務。橫琴則可以進一步引入國際保險和資產管理公司,滿足居民對多元化國際化金融產品的需求。

  「自2019年公布大灣區規劃綱要以來,仍然沒有從本質上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的現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研究員本力表示,透過推出「跨境雙總部」機制,利用內地與香港「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的方式,通過營造雙體系、深度合作的大環境,破解城市招商引資難題,聚焦全球資源流入,持續改善產業結構,為粵港澳發展提供新動能,為內地與港澳更緊密合作提供新示範。最終實現大灣區形成「大城市群─金融中心群─世界級科創樞紐」,打通「科技─產業─金融」高水平循環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