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原則/投委會:「財分三份」培育理財習慣

  孩子在收到零用錢或利是錢時,都很想立即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其實反映他們缺乏金錢分配的概念。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表示,當孩子「有錢過手」時,記得教他們「財分三份」的原則,即是將零用錢分為「儲蓄」、「消費」及「分享」三個部分。

  投委會指,要讓孩子認識儲蓄的重要性,可以問問孩子有什麼東西想買,鼓勵他們先將部分零用錢撥作儲蓄,再靠自己努力儲蓄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在扣除金錢作儲蓄後,與孩子計劃一些必需的開支,並讓他們將餘下的零用錢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此外,告訴孩子世界上有很多人正面對戰亂、饑荒和貧窮的威脅,培養他們的同理心,鼓勵孩子「雪中送炭」,撥出部分零用錢作捐獻,或透過做義工與捐贈二手玩具等方式,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該會稱,「財分三份」不等於要孩子必須平均地將零用錢分成三份,而是應按照孩子的年齡及實際需要等,鼓勵他們作分配及調整。此舉有助訓練孩子有效地運用金錢及制定預算,讓他們日後能學會珍惜,懂得分享。

  投委會又指,家長要教孩子了解物品的價值及珍惜所有,不要每次滿足孩子的要求,否則得來太易反而會令他們變本加厲。該行稱,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課堂。父母可以留意五個重點,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令他們一生受用。

  教導孩子分辨「需要」與「想要」

  一是年幼的孩子未必了解物品的價值,學習理財第一步是讓孩子了解物件的價值以及如何透過金錢買到所需的東西;二是孩子有時會想「人有我有」或認為玩具較日用品重要,要教孩子分辨「需要」及「想要」有助他們日後作出明智的決定。三是告訴孩子父母不一定有能力購買他們想要的東西,與他們討論會否有其他較實惠的選擇;四是孩子往往要立即得到想要的東西,家長要讓他們知道應靠自己努力儲蓄去達到;最後家長可透過互動遊戲令孩子輕鬆學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