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組摩托車小分隊 周邊村民自發前往

  山體滑坡發生時,在家過寒假的大學生毛林與爺爺正在家裏烤火,「突然外面傳來打雷一樣的聲響,窗戶搖晃了大約一分鐘」。

  毛林衝出家門時,視線被十幾米高的灰塵阻礙。塵煙散去,眼前一幕令他心驚膽顫:滑坡體裹挾着房屋的斷壁殘垣沖下山坡,吞沒了山下的梯田。毛林家的房子因地勢較高而躲過一劫。

  2月9日的金坪村陰雨連綿,山間白霧籠罩。記者抵達災害現場時看到,救援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無人機在空中嗡鳴盤旋,挖掘機揮舞着長臂。在長約1.2公里、寬約100米的滑坡體之上,救援人員的身影顯得十分渺小,他們在泥濘中攀爬,稍有不慎就要摔跤,仍努力用生命探測儀在亂石中尋找生命跡象。消防員指揮搜救犬將鼻子貼向泥土,追蹤生還者的氣息。正在現場搜救的宜賓市消防救援支隊支隊長李卓稱,消防救援人員3小時輪換一次,輪班已超過24小時。現場低溫多雨天氣給搜救增加了很大難度,隨時可能出現垮塌的風險,「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拚盡全力」。

  9日上午,在通向災害現場的公路上,一支摩托車小分隊快速駛過。打頭的摩托車上「沐愛鎮古邑義警落箭分隊」的紅旗,在細雨中飄動,格外顯眼。小分隊隊長、筠連縣沐愛鎮落箭村村支書胡秀能,這隻隊伍由10輛摩托車,由20位村上義警和森林消防工作人員組成。落箭村距離發生災害的金坪村僅20公里,騎摩托車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到達。落箭村不少村民的親人住在金坪村,得知災害發生後,村裏人很着急。於是大家組成救援隊,帶了手套、膠靴、鐵鍬等裝備,為現場救援添一份力。

  殺豬備菜做熱飯 安置點村民分工協作

  金坪村4組村民王澈瓊凌晨4點便趕到臨時搭建的露天廚房幫忙,「我家雖然沒受災,但看着大家都在連夜搶險,我們也想出份力。」 在臨時搭建的露天廚房裏,案板上整齊碼放着剛切好的白菜、四季豆、豬肉等,村民們分工協作。「我們從凌晨2點開始備菜,準備了兩頭豬,調運大白菜約500斤,麵條300斤,馬上還要調4頭豬應急。」

  「現在到了安置點,心裏踏實了很多。」張朝秋一邊鋪床一邊對正在洗腳的母親說,一家人平安是最大的幸運。張朝秋家位於金坪村二組,他的家離滑坡淹沒區僅百米左右。滑坡發生時,他帶着父母及兒子跑到了安全區域,一家四口安然無恙。 ●綜合香港文匯報記者李兵及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