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氣候乍暖還寒 養生伊始防疾患 中醫重扶助陽氣


一年又一年,送走了寒冬,迎來了暖春。今年立春日在2月3日,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代表春季的開始。春天溫暖,萬物生長,鳥語花香,耕耘播種。《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意思是春天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人與天地之氣相通,對應人體陽氣升發而未盛、萬物皆在始生。因此,春天重在扶助陽氣,使其逐漸強而盛,尤其是現在流感高峰期,更加要增強自己的抵抗力。●文:香港中醫學會副會長施榮棟 註冊中醫師
在「立春」節氣,氣候的特點就是乍暖還寒,晝夜溫差較大,白天陽光和煦,早晚卻寒風刺骨,天氣反覆無常。雖然氣溫不如大寒嚴寒,但是春天多風,同時也是傳染病、呼吸消化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過敏性疾病、精神病等容易復發和高發的時期。而香港屬沿海地區,氣候多濕,春季除防寒也不忘要祛濕。 中醫講求順應自然,預防疾患;一年之計在於春,養生伊始,是健康計劃的好開始!
【春季養生四大原則】
一、「早起保暖」習慣
《黃帝內經》有言,春天養生之道:「 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意思是由初春做好晚睡早起,可在夜晚11點前上床,早上7點起床,提振精神有利陽氣升發。春天天氣變化大,乍暖還寒,要穿着寬鬆的衣物,下厚上薄,即使天氣回暖也要注意保暖﹔提防寒氣會乘虛而入,寒則傷肺,易患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二、「舒展身體」活動
春天陽氣上升,人體新陳代謝因而旺盛,多進行戶外運動或伸展活動,以增強體質﹔動要以舒展為主,伸展筋骨,調整呼吸節奏去幫助氣血運行,排陳納新,重點養「陽」,養陽的關鍵在於動。
三、「省酸增甘」飲食
立春後陽氣初生,根據中醫理論,春屬木,與肝相應,春天肝氣旺盛,養生重在於疏肝、養肝, 「疏」的意思是可以令氣機暢順,春天飲食應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為原則。「省酸」即少吃酸味的食物,酸味入肝且有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升發和肝氣的疏洩,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不宜多吃檸檬、石榴、烏梅等酸味食物。「增甘」即多吃辛甘發散的食物,如韭菜、香芹、洋葱、芫茜、青葱、芽菜等,有助提升陽氣。此外,大辛大熱之食物也要少吃,以防陽氣熱升發太過,如八角、肉桂、羊肉等,過旺也容易損傷脾胃。
因此,初春飲食應以辛溫、清淡為主,辛溫祛寒,清淡利濕,這樣使人體能抗拒風寒、風濕之邪的侵襲,健脾益氣,減少生病,同時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預防感冒、肺炎等春季傳染病的發生。
四、「神清氣爽」心情
春天陽氣升發,是肝陽亢盛之時,人的情緒容易急躁,應保持心情暢順,心境平和,身心和諧。以心胸廣闊的態度對待各種事物,並維持樂觀心情,忌憂鬱思慮過度,就可使精神情志生氣勃勃,以順應春天升發之機,以護肝氣。
【立春養生食譜】疏肝護目雙黑茶
材料:黑桑椹20克、黑枸杞20克、冰糖適量
功效:疏肝清熱、明目養肝、安神補腎。黑桑椹子有補血滋陰、生津潤燥的功效。黑枸杞有調節血管、改善腎陰虛、明目潤肺、抗疲勞、增強自護力等作用,以及抗氧化延緩衰老、保護肝臟、美容養顏、滋陰補腎、補血等功效。
做法:將以上材料洗淨後,加入500ml水泡焗15分鐘後即可飲用。
海底椰五指毛桃無花果湯
材料:五指毛桃40克、海底椰20克、無花果3顆、蘋果2個、雪耳半朵、豬𦟌400克
功效:健脾補肺、行氣利濕、舒筋活絡。海底椰有潤肺止咳的功效,五指毛桃又名「五爪龍」,可幫助身體補氣,利濕,舒筋活絡。
做法:蘋果削皮去芯,切塊﹔海底椰和五指毛桃略洗﹔雪耳浸軟,去硬梗,切小塊﹔將所有材料加入煲中,加水,先大火滾起,收中細火煲2小時,加鹽。
紅棗枸杞銀耳羹
材料:紅棗6顆、枸杞20克、銀耳半朵、冰糖適量
功效:潤心肺、止咳、補血、安神、補充膠原蛋白。紅棗能補充氣血; 枸杞有清肝明目的效果;銀耳能清肺、補充膠原蛋白,讓皮膚有彈性、白嫩,調理人體免疫力。
做法:銀耳去除根部,洗淨後,倒入砂鍋,放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半小時﹔放入紅棗繼續燉煮10分鐘,放入冰糖、枸杞,攪拌煮至冰糖完全融化即可。
中醫認為天人相應,人應按各時令節氣的陰陽變化規律,運用相應的方法因時養生。如不幸生病或身體有任何不適,請及早預約註冊中醫師求診。
祝願大家蛇年身體健康、事事順利、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