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生看法不一 冀建一線反饋平台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在內地醫學App「丁香園」上,不少臨床醫生對集採藥效果問題開啟匿名討論。醫生們表示,曾經遇到過藥效不佳的情況,也有人表示藥效好、價格低,有效減輕患者負擔。許多醫務工作者都提議,應該建立高效、通暢的臨床一線反饋平台,及時對藥物療效進行反饋,便於相關部門監管。

  「麻藥不睡」的問題,在網絡討論中也有出現。有人表示,無痛胃鏡檢查在檢查時間相同的情況下,以前一次給藥就能完成檢查,現在必須要加一次藥才能完成整個檢查過程。而「精神科的安眠藥,有些吃了兩個小時才入睡,有些睡了三個小時就醒了」。

  不過,也有集採藥獲得物美價廉的好評。有人表示,肝病的恩替卡韋集採之後,目前用了幾年下來,暫時沒發現有耐藥的,但價格是實實在在的降了,病人經濟負擔輕很多。「本人血壓高,服用集採苯磺酸氨氯地平,價格0.86,十四片,血壓控制良好」,這位網友的情況是「血壓不降」的反例。

  抗生素仿製藥的效果不佳,是很多網友反映的問題。有醫生表示,如果是急症,或者是一些「治療閾值」較高的疾病,產品的療效差異會被患者的個體差異放大,給臨床的感覺是「效果變差了」,比如抗生素、抗凝藥等等。國產集採藥還是進口原研藥,藥效上或許有波動,但短期治療結果影響不大,或者很難短期評估,需要看長期的獲益和風險比。

  還有人建議,醫生和患者都應該多向國家藥品不良反應中心報告不良反應,療效不佳等信息,讓醫患的心聲以藥品安全性信息的方式被收集、監測、處理,而且上市後的藥品本來就需要持續監測安全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