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是文創產業用之不竭的素材庫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胡永愛)「在當今內容營銷的年代,講好故事很重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總會執行會長黃競是一位資深的香港設計師。他認為,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與文化中包含的神話故事、非遺文化、民族文化等,都是國內影視及其他文化產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庫,「再配合優秀的內容團隊、高超的技術團隊進行二次創作,契合當下市場化要求,就能在全球範圍內打造出差異化作品。」
港設計師應多參與到內地廣闊市場
從《黑神話:悟空》風靡全球,到《哪吒2》即將開啟的多個國家的海外上映,「這兩者的成功,都意味着我們的國漫、國潮,不僅僅吸引的是我們中國人了,而是走向國際了。」近些年,黃競參加國內外動漫、潮玩、設計乃至IP展會及活動時發現,越來越多的IP誕生之初本身並非中國人物,但也會在特定時期穿上中國的傳統服飾,「香港迪士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園區及人物在中秋、春節時的中國風裝飾裝扮,受到了全球遊客的喜愛。」
談及香港設計及文化創意從業者的未來,黃競認為他們應走進內地,並走出中國。泡泡瑪特最標誌性的兩個盲盒系列Molly與LABUBU均為香港設計師所創造,「很多香港設計師在設計思考上會更國際化一些,他們會平衡創作上的產品性與藝術性。但他們能取得現在的成功,是遇到了泡泡瑪特這樣的內地企業。」
黃競認為,香港設計師應跳出香港的小市場,去了解和參與廣闊的內地市場,深入感受國潮文化的氛圍,再根據需求進行創作,「我們的創造能力,已經可以不單單服務中國市場了,中國傳統文化產品一樣能國際化地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