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政界:橫琴成功模式值得河套借鑒

●葛珮帆表示,香港在推動大灣區合作方面,必須把握內地正大力發展低空經濟的契機。資料圖片
●葛珮帆表示,香港在推動大灣區合作方面,必須把握內地正大力發展低空經濟的契機。資料圖片

●容海恩相信,在國家戰略引領下,橫琴、河套兩個重大合作平台必將成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資料圖片
●容海恩相信,在國家戰略引領下,橫琴、河套兩個重大合作平台必將成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資料圖片

●黃俊碩建議,可讓指定創科產業人士享有關區內稅務優惠、稅務補貼、擴大研發額外開支扣減等。資料圖片
●黃俊碩建議,可讓指定創科產業人士享有關區內稅務優惠、稅務補貼、擴大研發額外開支扣減等。資料圖片

●黃炳逢認為,香港必須跨界別、跨部門把中醫藥作為大事來辦,進一步與大灣區其他城市融合。資料圖片
●黃炳逢認為,香港必須跨界別、跨部門把中醫藥作為大事來辦,進一步與大灣區其他城市融合。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龍、康敬)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近日到粵港澳大灣區進行調研,考察中醫藥科技產業、跨境電商、創新產業發展等。香港多名政界人士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夏寶龍主任到橫琴多個科創項目實地考察,體現了國家對橫琴合作區建設的大力支持。

  他們認為,隨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啟動建設,橫琴的成功模式值得河套借鑒,以推動港深創新要素高效聯通。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香港在推動大灣區合作方面,必須把握內地正大力發展低空經濟的契機,在低空經濟發展策略、基礎建設、制定標準、跨境物流和運輸、培育低空領域高質量人才、推動相關學術研究和技術轉化等多個方面,發展大灣區跨境低空經濟。

  她提到,大灣區各內地城市如深圳、廣州等,均積極推動市內數字化轉型,香港必須進一步強化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在有關方面的合作,並推動建設大灣區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大灣區地理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大灣區綜合氣象監測預警平台等,以促進大灣區內的互聯互通和區域一體化,構建大灣區智慧城市群。

  立法會議員容海恩表示,夏寶龍主任參觀了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等多個創新平台,表明國家正着力推動傳統產業與前沿技術深度融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對於提升大灣區整體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橫琴合作區管理體制的創新、要素跨境流動的便利化等,都對其他地區探索區域合作提供了有益經驗。而河套深港科創合作區建設同樣肩負着推動香港創新發展、深化粵港澳合作的重任。

  她相信,在國家戰略引領下,橫琴、河套兩個重大合作平台必將成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共同譜寫「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嶄新篇章。

  倡創科產業者可享區內稅務優惠

  立法會議員黃俊碩建議,可讓指定創科產業人士享有關區內稅務優惠、稅務補貼、擴大研發額外開支扣減等,讓香港的稅收政策、人員往來等在國際市場保持競爭力,加強人流、物流、資金流動。在專業服務方面,為帶動更多商業交流,他建議仿效現時內地對港澳事務律師設立專屬執業試的辦法,向內地爭取推動大灣區特有的會計師牌照,為港澳會計師設立專屬執業試,讓考獲有關專屬執業試的香港專業會計師,在大灣區內九個城市可擔任諮詢業務合夥人,做到「一證通灣區」,以促成灣區會計專業服務的高度融合。

  本身是選舉委員會委員的「跨界別關注中醫藥聯席會議」召集人黃炳逢認為,香港必須跨界別、跨部門把中醫藥作為大事來辦,進一步與大灣區其他城市融合,要加緊建立互相對接的中醫藥新標準和市場機制,容許香港註冊中醫藥產品直接銷售到大灣區城市,反之亦然。同時,大灣區新標準及機制通過香港國際化的優勢與國際接軌,讓大灣區成為不折不扣的國際中醫藥中心,讓內地中醫藥人才和傳統醫術到香港來作出特殊發揮,尋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