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網格式搜救 邊坡雷達監測滑坡體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記者李兵和央視新聞報道,「災害地區山體比較破碎,滑坡發生後露出更明顯的臨空面,再次發生小規模的崩塌落石、甚至一定規模的滑坡的可能性是有的。」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許強介紹,因滑坡主要是大的石塊,且運動速度往往較快,對房屋的損毀較大,預計會較大程度上影響人員存活率。目前在搜救時優先救援那些受到衝擊力相對較小的部位,如滑坡前緣和兩側邊緣,人員存活的可能性相對較大。

  災害發生後,當地緊急組建應急救援隊、應急管理部工程應急救援勘測隊連夜奔赴滑坡現場開展工作,並完成首份滑坡實景模型支撐救援。專家組涵蓋地質、監測、信息化、無人機專業領域,他們攜帶邊坡雷達、無人機、地理勘測信息系統,於9日凌晨到達現場,隨即參與救援任務。專家組採用無人機快速獲取現場三維影像,於上午9時生成三維傾斜攝影模型,構建現場救援實景,形成滑坡體應急圖。前後方專家會商後初擬救援現場勘測方案,供現場救援決策。專家組已架設滾石雷達、邊坡雷達進行現場邊坡監測,將數據實時回傳,全方位支撐現場安全風險研判,確保救援安全。為加強現場救援力量,第二批專家組將攜帶無人機、發電機等設備趕赴現場。

  從9日上午7時45分開始,搜救隊伍攜帶生命探測儀分為10個小組進行網格化搜救。同時,利用邊坡雷達、激光掃描儀等監測工具對滑坡體進行密切監測及時預警,並開闢應急通道,為發生次生災害後現場人員的緊急避險提供保障。

  另外,四川省氣象台預測,筠連縣未來三天夜間氣溫較低,並伴有雨霧天氣。災害發生地特殊的地質結構及未來幾天持續的雨雪天氣,將給後續救援帶來不小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