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倡「簡樸房」政策分區分階段推行 盼設起始租金 提供搬遷津貼

取締劣質劏房是特區政府提升劏房等不適切居所住戶居住水平的重要舉措,為期兩個月的「簡樸房」規管制度建議方案持份者諮詢期,今日便正式結束。全港基層爭取住屋權益聯會昨日舉行申訴會,認為「簡樸房」政策並未能真正解決劏房的根本問題,反而可能引發更多隱患,建議政府分區、分階段推行有關政策,並訂立起始租金以限制租金升幅,另外期望政府提供搬遷津貼,以及將現金津貼試行計劃恒常化,幫扶弱勢租戶。有立法會議員建議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延長三年,待有更多過渡性房屋供應時才再停止津貼計劃。 ●香港文匯報記者 洪澤楷
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解決劏房問題的方案,包括訂立面積不少於8平方米、須具備窗戶和獨立廁所的最低居住標準,以及取締不符合最低標準的劣質劏房等。全港基層爭取住屋權益聯會代表冼女士表示,不少劏房窗戶面向天井或無法打開,若「簡樸房」硬性規定須有窗戶,未考慮其他環境因素,缺乏彈性,或導致大量劏房被取締。
期限後需再遷 恐增住戶負擔
她並說,過渡性房屋或簡約公屋居住期限僅有2年至5年,居住期限結束後便需要再次搬遷,將會產生更多開支,包括新單位的按金、搬運費用及請假安排等,將進一步加重住戶的經濟負擔,而現行租務管制無法保障劏房住戶在政策實施後不被逼遷。
聯會建議政府分區及分階段地推行「簡樸房」政策,避免在同一時間內取締過多劏房,另建議政府為受政策影響的居民提供同區安置方案,減少他們因搬遷而需要轉校和轉工的不便。
在深水埗一個80多平方呎劏房獨居的許先生表示,他上世紀九十年代與居於內地的妻子離婚,惟丟失了離婚證,無法以單身人士申請香港的公屋單位,而其居所僅有的一扇窗面對天井,擔憂會被取締,「目前劏房租金4,500元,而我現時失業,靠綜援和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勉強維持生活和租金開支,若現時居住的劏房被取締,或無法負擔日後簡樸房的租金,希望現金津貼試行計劃能夠延長,減輕一些負擔。」
劏房戶區先生在青山道租住的劏房,因巿區重建計劃收樓,三個月後便要遷出,但同樣因分居未正式離婚而未能以單身人士申請公屋,對遷離現居的劏房感到徬徨,希望政府為他們這些有需要人士提供支援。另一劏房租戶李先生則已退休,而妻子工作的薪金收入則超過申請公屋的入息限額,擔心取締劏房後難覓新居所,期望政府提高公屋申請的入息限額,讓更多自力更生人士有申請的資格。
議員建議現金津貼計劃延長三年
立法會議員林振昇亦希望政府集中資源幫助有需要人士,建議今年6月結束的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再延長三年,待有更多過渡性房屋供應時才停止相關計劃。他並建議政府為受取締劏房租戶提供一條龍服務,包括子女轉校、就業轉介服務和增設偏遠地區交通安排等。針對劏房業主或以改建為由,逼迫租客搬走等潛在問題,他建議政府開設熱線服務,加強執法力度,以免規管制度變成「無牙老虎」。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則表示,政府現時對「簡樸房」最低居住標準的建議過於片面,一刀切標準並不符合現實,「包括工業大廈的劏房,難道也以這一標準去做取締嗎?」她同時表示,政府公布相關政策後,不少劏房租戶向她反應租金有上升。
她認同聯會提出分區、分階段推行政策的建議,將對劏房租戶的影響減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