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性維修資助 接8宗申請涉6千單位

  本港近年塌石屎意外頻生,引起大眾關注舊樓維修保養問題。巿區重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指出,局方從財政資助、技術支援及宣傳教育三大工作方針,推動「預防性維修」概念與實踐,其中去年4月自資推出「預防性維修資助計劃」,資助業主為樓宇推行預防性為主導的維修保養及建立相關的財政儲備,至今已收到8宗申請,涉及超過6,000個住宅單位。

  韋志成昨日發表網誌,提到預防性維修資助計劃,旨資助大廈法團委聘認可人士編製「樓宇保養手冊」進行日常保養及維修,並制訂以10年為周期的維修保養計劃和相關工程開支估算,為保養計劃設特別基金和定期供款方案。計劃至今接獲的8宗申請,涵蓋單幢樓至大型屋苑,樓齡由30多年至近60年,遍布港島中西區、南區和東區、九龍城及屯門等地。

  港島南屯門三屋苑獲批

  市建局已向其中位於港島南區一個大型屋苑,以及屯門兩個私人屋苑發出「原則上批准通知書」,約5,500個單位住戶受惠,有關屋苑正就委聘認可人士協助制訂「樓宇保養手冊」,以及相關工程開支估算等工作進行招標;另兩宗申請正在審批,最快本月內發通知書。

  在技術支援方面,市建局編製一套適用於一般私人樓宇的《住用及綜合用途樓宇保養手冊編製指引及範本》,詳列大廈公用地方不同部分維修保養項目和所需的工程範疇、公用設施維修保養周期及檢驗方法,以及財務預算表格範本等。這套指引及範本的英文版今年1月已上載到市建局的「樓宇復修平台」網站以供參考和使用。

  除提供財政資助和技術支援,亦透過宣傳和教育改變業主「見爛補爛」的被動思維,灌輸預防性維修資訊,也是推動「預防性維修」重要工作之一。市建局與電子媒體合作,上月推出一連15集的電視特輯,將樓宇復修、預防性維修等較複雜且多的資訊,以短劇形式呈現,結果反應良好,巿建局在播放期間已接獲大型私人屋苑的物業管理公司主動聯絡,冀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