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臂施手術 創口細如瓜子
東區醫院8年完成3850宗 助減失血量8天可出院
科技令醫療邁向高質發展,外科手術陸續進入機械人時代。東區醫院機械人輔助手術團隊,去年便獲醫管局傑出團隊獎。團隊分享在微創手術運用機械人輔助手術系統,機械臂可多軸向運動,模仿人體手腕轉動及抓握動作,協助進行複雜的手術,並配合先進熒光影像視覺系統、融合3D模型、術中超聲波影像掃描等,提高手術精準度並減少失血量。有大腸癌患者形容手術創口如瓜子般大小,術後疼痛感對比傳統手術大為減輕。
東區醫院早在2009年便成立全球首間機械臂綜合內鏡微創手術室,其後在2017年引入改進的機械人輔助手術系統,為香港較早引入機械人輔助手術系統的公立醫院。截至去年12月,東區醫院已為病人提供約3,850宗機械人輔助手術,其中泌尿科、肝膽胰及結腸、內分泌科,是現時運用機械人輔助系統最多的三個專科。
71歲的黃先生2022年7月透過大腸篩查計劃與大腸窺鏡檢查,於肛門上部10厘米直腸位置發現第一期癌細胞。其後他接受東區醫院機械人輔助手術系統的微創手術,現已康復約兩年。他憶述手術創口非常細小,如同一粒瓜子大小,「對比以前動輒要打開三四吋創口的手術減輕不少疼痛感。」他說康復時間也較傳統手術大為縮短,「傷口真的很細很細,大概出院後一個禮拜就可以行得比較快了。」
東區醫院外科顧問醫生黎定楊表示,對比傳統微創手術,透過機械人輔助手術系統進行的手術創口較小,術後外觀更為美觀。同時運用該系統輔助的微創手術,術後8至10天即可出院,較傳統微創手術要兩周才出院,縮短了住院天數和康復時間。
適合分離組織及脗合口縫合
東區醫院外科副顧問醫生俞文軒表示,機械人輔助手術系統中的機械手臂操作靈巧,較傳統微創手術更為精準,特別適合分離身體重要組織及脗合口縫合。而在三維高解像度影像與機械臂的精密配合下,提升醫生進行複雜手術的信心。此外,機械人輔助系統亦有助縮短手術的學習曲線。現時機械人輔助手術系統配備雙控制台,讓醫生可於手術中交替控制機械臂,亦方便資深醫生在手術過程中提供指導。
展望未來,東區醫院希望進一步提升機械人輔助手術的設備至第五代,即單孔微創手術機械人系統。東區醫院外科部門主管李卓文稱,現時單孔機械人系統以美國水平最高,至於內地、韓國等多個地區亦有研發,「未來要看醫管局決定,不管國產還是美國,能幫到病人都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