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建言/彰顯對港澳「只爭朝夕」的實幹要求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7日下午及8日上午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進行調研。本港多位政界人士表示,夏主任的調研行程體現了中央對港澳發展「只爭朝夕」的務實作風。他們指出,「發展」、「快變」是關鍵,只有實幹才能推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他們又為大灣區融合發展建言獻策,包括發展低空經濟、推動河套與橫琴形成「基礎科研─應用轉化」雙核聯動等。
更有效促進灣區互聯互通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冼漢迪表示,夏寶龍主任春節後第一時間到橫琴合作區調研,既體現中央的高度重視,也讓我們信心倍增,期待在中央的支持下,香港也能更快更好融入大灣區和推進大灣區區域經濟一體化。他指出,河套合作區與橫琴合作區同屬大灣區重要合作平台,是深港科技創新合作的核心區域,也是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香港需進一步發揮河套合作區的政策和資源等優勢,推動科研要素的跨境流動,尤其是低空跨境的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等方面。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成立工作組發展低空經濟,包括修訂相關法規、與內地對接、研究部署低空基礎建設等。期望盡快推進,並在未來推動低空跨境建設為加速科研要素跨境流動的重要載體。
冼漢迪續說,隨着「港車北上」政策的成功實施,「粵車南下」亦有望成為現實,但目前各跨境車輛的管理措施和辦理流程卻存在差異,增加了額外的管理成本,有必要對這些跨境車輛的管理措施和辦理流程進行統一和優化,並在未來逐步形成主要在車輛逗留時間存在差異的車輛跨境模式,以更有效地促進大灣區內部的互聯互通。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至穎表示,中央近年來在港澳事務上的積極行動,尤其是通過大灣區這一平台推動港澳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僅是實現港澳繁榮穩定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環節。夏寶龍主任的調研行動明確釋放了一個信號:「發展」、「快變」是關鍵,只有實幹才能推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只有緊抓機遇才能讓港澳在國家發展中更好地發揮獨特作用。
林至穎指出,夏寶龍主任的視察行程反映了中央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高度重視。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着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和深化粵澳合作的重要任務。夏主任此行更表明中央支持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澳門實現經濟多元化的決心。
為國家高質量發展實現更大作為
「時不我待,大灣區發展是重中之重。」全國政協委員胡劍江表示,夏主任新年伊始即赴橫琴調研,彰顯中央對港澳「開年即開跑」的實幹要求。他認為,香港應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協同合作,在服務國家高質量發展大局中實現更大作為。他建議,科創共建方面,可借鑒橫琴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經驗,設立跨境科創聯合體,試點「港澳高校研發+大灣區中試+內地產業化」鏈條,推動河套與橫琴形成「基礎科研─應用轉化」雙核聯動;規則銜接方面,參照直播基地創新模式,在數字貿易領域率先建立大灣區統一數據確權體系,允許港澳企業跨境調用大灣區算力資源,打造Web3.0時代數字貿易樞紐。
廣東省政協常委、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吳學明指出,夏主任於新春伊始赴大灣區調研,充分體現中央對港澳發展的高度重視及「只爭朝夕」的務實作風。習主席提到,我們要「發揮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廣泛拓展國際聯繫,提升全球影響力和吸引力,讓『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國際大都市的品牌更加亮麗」。他希望,大灣區合作可以更進一步,在創科協同方面,深化河套深港科創合作區建設,優化科研資金跨境使用機制,吸引國際頂尖人才團隊,打造大灣區國際科創樞紐;民生融合方面,擴大「港車北上」機制,推進跨境醫療數據互認,共建職業教育學分互認體系,構建「一小時優質生活圈」。
全國港澳研究會成員陳志豪指出,中央高度重視港澳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去年視察澳門期間發表系列重要講話。夏寶龍主任在春節過後第一時間到大灣區調研,充分體現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他說粵港澳三地具備不同特點及競爭優勢,例如廣東的創科產業及工業製造能力突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澳門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及葡語系國家網絡,三地的協同互補空間很大,有必要加強融合發展,併船出海,加快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的共贏大品牌。
大公報記者 吳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