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閒理財/投資收藏紀念幣鈔 宜選早期稀缺品種

  圖:有利銀行於1960年代發行的100元鈔票,又稱為「地圖鈔」。
  圖:有利銀行於1960年代發行的100元鈔票,又稱為「地圖鈔」。

  無論是「鬱金香狂熱」(Tulip mania)還是「郵票狂熱」(stamp mania),市場炒作情況始終存在。隨着內地蛇年幣鈔的發行,新一輪錢幣投資熱潮再次席捲市場。據香港真藏創辦人及收藏家張頌昇的觀察,當前大量發行的紀念幣鈔因市場炒作因素,短期價格波動劇烈但難以長期保值;反觀早期發行量稀少且具特殊背景的幣鈔,更具長線投資價值。\大公報記者 李樂兒(文) 何嘉駿(圖)

  在紀念鈔領域,除了現時火熱的蛇鈔外,很多人還會想到「鈔王」奧運鈔,不過奧運鈔近年的價格極不穩定。張頌昇解釋,現代紀念鈔多數發行量龐大,價格飆升主要源於人為炒作,大量囤貨推高市價後往往迅速回落。

  以中國銀行(香港)為紀念成立100周年特別發行的紀念鈔為例,張頌昇指出,該鈔票擁有非凡的收藏價值,而且發行量極低,所以深受市場追捧。據了解,當年單鈔發行量為110萬張,三連體10萬套,整版30連體2萬套,具有極大的升值空間。發行價為150元的單鈔價格炒高至近2000元,靚號曾高達幾千元,而發行價6000元的整版30連體,尾位數為8866的靚號價格更是高達13.5萬元,較發行價暴漲21倍,如今單鈔市價已回落至約160元。

  張頌昇強調,錢幣作為短期投資具有較高風險,需要時刻關注市場動態及交易情況,若想作為長期投資,建議投資者關注早期稀缺品種。他特別指出,紙鈔價值取決於品相與特殊編號,原裝狀態因難以造假而更具保值性,含「6」、「8」等吉祥數字或連號、同號組合會更受市場青睞。

  1959年有利500元鈔票漲價至130萬

  一張1959年的500元鈔票能買20瓶「82年的拉菲」。由2008年至今,張頌昇已擁有過千件、價值不菲的收藏品,以早期發行鈔、幣為主。例如在2014年,他以35萬元買入的一張1959年有利銀行500元鈔票,目前市價已近130萬元,大漲近3倍。

  在眾多藏鈔中,張頌昇最鍾愛香港有利銀行1960年代發行的百元「地圖鈔」,這亦是他「入錢幣坑」的原因。該鈔因正面繪製香港地圖得名,其獨特之處在於其設計並非常見的單一顏色,他形容似「水彩畫」。

  留意短炒風險 勿盲目跟風

  據了解,有利銀行(香港)於1856年成立,1857年開始在香港發鈔,1959年被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收購,1974年是該行最後一次發鈔。張頌昇表示,該鈔原本設計為1000元,後因市場需求甚少而被擱置,後來滙豐銀行收購有利銀行後,借用該設計來發鈔。而現今張頌昇店舖中1973年發行的該張鈔票定價4000元,與其面值相比足足翻40倍。此外,他特別提醒,無論長短期投資均存在風險,切忌盲目跟風炒作,應以專業知識與市場洞察作為收藏基礎。

  針對收藏要訣,張頌昇表示重點是「不受潮」,最基本收藏紙鈔的方法是利用防潮箱加吸濕劑,且紙鈔最好垂直放置在防潮箱中,免得紙鈔的凹凸紋被壓平。若是貴重的收藏品,則需放置在電子防潮箱內,以確保濕度調節在40%左右避免紙鈔變脆。此外,張頌昇認為,硬幣最難保持表面的光澤,所以他建議用報紙包着或放在菲林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