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易計劃助企業拓海外新市場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梓田)香港企業進軍海外市場是在競爭環境中的生存之道。中小企顧問公司威博顧問總經理暨首席顧問盧威林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企業一般都以從事海外貿易為主,對海外市場有一定的認識,在拓展海外市場時具有相當的優勢。基於本地市場相對有限,企業向外闖也是必須的。特區政府的BUD專項基金2024年設立了「電商易」計劃,企業可以把700萬元資助金額中的100萬元用在擴展海外電商業務上,可以實實在在地幫忙電商開拓海外市場。
港商過往以B2B為主
盧威林表示,在轉型為智能電商的過程中,大部分港商的生意都是B2B為主,即是他們的客戶都是企業。他們都不善於向消費者直接宣傳他們的產品,所以,第一個他們必須解決的挑戰就是市場推廣策略的問題,如在何處、向何人、怎推廣?另外,網上推廣是另一門學問,如何在網上高效產生客群流量、把他們引流到你的網上銷售平台、並引導他們下訂單,以至完成整個交易? 最後就是物流的問題,如何在合理的成本下,把產品交付予客戶。企業還需要考慮在電商業務常發生並足以拖累整個企業的庫存囤積及無故退貨的問題。
盧威林提到,特區政府的BUD專項基金2024年設立了「電商易」計劃,企業可以把700萬元資助金額中的100萬元用在發展海外電商業務上。與原有BUD不同的地方是計劃內措施並沒有比例限制,如原有的BUD,在宣傳費用上要求不超過項目總金額的50%,即如項目總金額為200萬元,宣傳費用不能花費多於100萬元。但「電商易」也有限制,就是與電商沒有關係的措施,如招聘額外人手、在當地租用辦公室等措施就不容許了。
盧威林指,物流企業除了可以申請BUD專項基金用以拓展海外市場外,還可以申請在2020年成立、以鼓勵物流業透過科技應用提升效率及生產力的「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資助先導計劃」。計劃至今已經成功協助超過100家物流企業提升營運效率。
成本速度及質量決定成功與否
對於未來本地物流業的發展趨勢有何看法?盧威林認為電商業的發達一定可以帶動本地物流業,因為貨物的派送必須要有物流的配合。關鍵點在於成本、速度及質量,本地物流商應大量應用科技及AI等新技術來提質、提速、降成本,才可配合電商業的發展。
香港企業在進軍海外市場時,現在以至未來的競爭優勢在於數據的掌握和應用,有效收集當地數據,作出分析及快速行動,正是香港企業進軍海外市場的致勝之道。因此,企業在拓展海外市場時,應先找尋數據源,並應用AI進行快速的分析,並生成相關的行動,快速及準確地提供合適的產品/服務予目標客群,以佔領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