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倡加強入職前後倫理培訓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鍾健文)就去年教師違反專業操守個案大增一事,香港文匯報訪問了多位本港教育界人士的看法與建議。他們分別提出要加強教師在入職前後的職業倫理培訓,盡量使教師的職業和私人生活的人格合一,以符合社會對其較高的要求和期望;建議教育局提高透明度,主動公布相關情況並讓公眾了解失德個案的細節與處理尺度,以提升社會對教師專業操守的信心。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表示,留意到失德教師涉及干犯與教師身份沒有直接關係的刑事罪行個案數目有所增加,情況值得關注。
他解釋,通常這些人本身的品格未必達到教育界的高要求,但由於經濟較為不景等因素而加入「薪高糧準」的教師行列,而在教師招聘程序中亦未必能夠一下子十分準確地鑑別出應徵者的品格水平是否符合教師要求,「這對香港教育界響起一個警號。」
品格水平要求遠高於其他行業
對此,鄧飛建議,應該加強對準教師和新入職教師的職業倫理培訓,例如是在修讀教育文憑(PGDE)期間和入職後培訓等,不斷強調教育行業對品格水平的要求遠高於其他行業,同時要保持「人格一致」,尤其是在現時把職業和私生活分割得比較開的年代,「這對教育界而言並非好事,教師在職業和日常生活的人格和倫理道德都應該盡量合而為一。」
他舉例,雖然吸煙並不必然代表一位教師的品格有問題,但若老師上課時教導學生吸煙危害健康,下班後卻不斷吸煙,這樣就容易出現問題,「我們對教師的品格要求比較高,唔可以你返工教書嘅時候係好仔,放咗工之後就係衰仔,咁係唔得嘅。」
香港特區立法會教育界議員、香港教育工作者工會主席、打鼓嶺嶺英公立學校校長朱國強強調,教師是學生的楷模,社會對之期望很高,須有更高的專業操守,相信教師會「見不賢而內自省」,加以警惕與反思。
「釘牌」個案增反映局方嚴格把關
他認為教師失德和「釘牌」個案增加,反映局方對教師操守更加嚴格把關,若要讓公眾,特別是教師與家長對教師操守更有信心,局方應該提高透明度,讓公眾了解個案細節與執法尺度,尤其不涉及刑事的違規個案,對教師亦有警惕作用,也讓公眾明白把關機制。
冀局方主動披露「釘牌」個案細節
朱國強認同查核機制每3年進行一次尚屬合理,然而局方近年未說明清楚「釘牌」個案涉及哪些情況,不公布分項數字,往往要議員追問才進一步披露,透明度顯然不足,無助外界了解違反操守個案,他日前亦在教育事務委員會要求局方提交相關資料,希望局方日後應該主動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