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訪港客過夜日數增 旅議會:深度遊助吸回頭客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明)在剛過去的農曆新年假期間,約有140萬人次旅客訪港,雖然按年減少約3萬人次,但香港旅遊業議會總幹事楊淑芬滿意成績,因為期間訪港旅客過夜日數增加,旅行團佔比亦上升兩個百分點,達7.9萬人次。業界已推出一些特色旅行團增加吸引力,期望日後深度遊發展更成熟,能吸引更多回頭客。立法會旅遊界議員姚柏良認為,應增加深度遊產品的交通等配套,又促請特區政府爭取北京、上海和廣州開放赴港「一簽多行」簽註。

  新春期間香港140萬名訪客當中,有120萬為內地旅客,按年減少逾5萬人次,也低於預期。不過,楊淑芬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旅客留港時間延長,旅行團旅客當中83%為過夜旅客,留港一晚佔65%,另有15%在港逗留兩晚,酒店入住率約九成。

  姚柏良在同一節目上解釋,不少內地旅客選擇錯峰出行。在深圳赴港「一簽多行」簽註恢復和擴大後,他們未必選擇農曆新年訪港,特別是內地各省市亦舉行多項春節活動,旅遊市場競爭激烈,香港期間旅客量與去年相若,已十分難得。

  楊淑芬認為,香港的小區風情和歷史文化可增加吸引力,香港業界已推出特色旅行團,包括灣仔鵝頸橋、深水埗等深度遊,由導遊帶旅客探索各區歷史文化,主要吸引內地年輕人參加,「鵝頸橋下有打小人,但背後故事是什麼?為何要選擇鵝頸橋?這些導遊可以講解。」這也是個人遊難體驗的旅遊經歷,期望日後深度遊發展更加成熟,吸引更多旅客再次訪港。

  倡政府加強培訓外語導遊

  她又提到,疫後東南亞旅客來港人次增加,但香港業界人手不足,尤其欠缺外語導遊,如有旅行社因沒有足夠的泰語導遊而不敢接待泰國團,希望特區政府加強相關培訓,吸引外國留學生加入導遊行列,又期望一些公營機構如金融管理局的導賞團,除開放予學校和非政府組織外,亦可開放予旅行社申請帶團導賞。

  議員盼「一簽多行」擴至京滬穗

  姚柏良認為,推動深度遊須克服兩個痛點,包括推廣旅遊產品和增加配套設施。他指出,現時有關深度遊產品的宣傳較弱,舉例香港的「四徑」(麥理浩徑、衛奕信徑、港島徑、鳳凰徑)具有知名度,但交通配套不足,難以要求旅客步行10公里到行山徑起點體驗自然風景,然後回市區購物,此外郊區洗手間數目亦不足,均需要改善。

  他並期望日後「一簽多行」措施可擴至北京、上海和廣州,因三地與香港商務往來較多,又能吸納過夜和商務旅客,「若能開通該三城市,加上推動更多深度遊產品,效益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