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流機器人 提升電商競爭力


e+Solutions:降低營運成本 豐富客戶體驗
全球消費習慣改變,網購時代來臨。網上購物消費者最期待的是收貨的一刻,最理想的更是即買即到,這讓物流業出現運輸新風潮,智能化倉庫管理順勢成為物流業及電商企業的「突破口」。電商物流企業e+Solutions副總經理葉翠玲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ePlus引入AMR智能物流機器人和線上庫存管理系統,將傳統「人到貨」模式轉為智能化操作,提升效率及透明度,每日最高處理6,000件貨件,2024年的平均每月總出貨量較2020年增長135%,並顯著降低電商客戶營運成本,同步提升客戶體驗以及電商競爭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
葉翠玲在訪問中提到,母公司從2014年開始就已經在做一些物流業務。當時主要是幫助一些傳統客戶將貨物運輸到國外。到了2018年,公司發現香港的物流市場開始逐漸發展起來,由於當時市場潛力很大,所以決定利用母公司的資源和人才,向香港的電商商家提供物流服務,並成立電商物流公司ePlus。至於未來的發展方向,葉翠玲透露,公司希望能夠進一步擴展智能化技術的應用範圍,例如計劃將這套模式和服務拓展到海外市場。目前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上海、韓國和美國等地都有自己的物流設施,希望將香港的經驗複製到這些地區,提升當地的客戶及物流處理效率。
人工操作跟不上訂單量增長
以前公司很多操作都需要靠人工完成,包括整理、收貨、上架以及揀貨時需要人工去貨架找貨等。後來隨着訂單量的增加,電商市場的運營模式也變得越來越多元化。早期只是B2C業務,將商品送到客戶家中,後來又增加了送到店舖,或者是線上購物線下取貨等服務。同時,客戶的產品種類也越來越多,人工操作已經無法跟上訂單量的增長,所以公司就開始考慮如何利用科技來提高效率和速度。
投資近千萬 引入智能物流機器人
於是,公司在2018年開始在系統方面做了一些改進,公司有一個專門供客戶使用的平台,客戶可以通過這個平台下單。同時,倉庫也進行了升級,引入了一些自動化的機器人(AMR智能物流機器人)。通過這些系統的引入,很多原本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如收貨、上架和揀貨等,都可以由系統來幫忙完成,從而提高了效率和準確性。葉翠玲透露,公司就此投資了接近八位數。
調整倉庫環境 方便機器人操作
葉翠玲又表示,在引入智能物流機器人方面,公司的倉庫也需要進行調整以配合機器人的運行。因為機器人在運行時會在倉庫內移動,因此需要對倉庫環境進行一些調整,例如重新鋪設地板,以便機器人能夠順暢移動。此外,還需要在地板上安裝一些QR碼或其他標識,讓機器人能夠識別路線和位置。員工的培訓也重要。因為倉庫工作人員習慣於傳統的操作方式,所以需要花時間讓他們適應新的系統和操作模式。
葉翠玲表示,ePlus的線上庫存管理系統與電商銷售平台透過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進行對接。只要客戶的線上店舖有相應的商品,公司的系統就可以接入,並且實現庫存、訂單資料、數據以及訂單狀態的實時更新。
智能物流機器人具體影響方面,葉翠玲認為,以前是「人到貨」的模式,即工作人員親自走到貨架前進行找貨、搬運等操作。但引入了機器人之後,模式徹底改變了,變得更加智能化。系統會根據客戶的入庫資料,計算出貨物應該擺放在哪一個貨架上,然後機器人會自動移動貨架到指定位置,根據指示將貨物擺放好,擺放完成後,貨架又會自行移走。這樣就省去了工作人員需要走遍倉庫進行擺貨的步驟。
工作人員只需在崗位操作
在揀貨環節也是如此,因為已經與客戶的平台對接,收到訂單資料後,系統會自動知道該商品應該從哪一個貨架上取出。機器人會自行前往貨架,將貨架移至指定位置,工作人員只需在操作界面進行操作即可完成揀貨。這所有的操作都由系統控制,工作人員各自在自己的崗位上操作,大大節省了工作人員走來走去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