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亞冬會】亞冬會東方美學 感動世界心靈

●2月7日,中國體育代表團在開幕式上入場。樺樹皮畫立體浮雕效果在引導員服裝上得以精彩展現。    新華社
●2月7日,中國體育代表團在開幕式上入場。樺樹皮畫立體浮雕效果在引導員服裝上得以精彩展現。 新華社


●亞冬會歡迎宴會開始前,貴賓們饒有興致地欣賞黑龍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其中就包括樺樹皮製作技藝。 視頻截圖
●亞冬會歡迎宴會開始前,貴賓們饒有興致地欣賞黑龍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其中就包括樺樹皮製作技藝。 視頻截圖

  冰雪極寒 藝術極美 體育極燃 情感極暖

  當身着中式旗袍的舞者登場,「冰晶藍」和「中國紅」的雙色手絹上下翻舞,孕育自龍江雪鄉的「冰凌手絹花」此刻綻放在觀眾心裏;當8,000人同時唱響採冰號子,聲音響徹會場上空,松花江上火熱的採頭冰豪邁場景呈現在觀眾面前……第九屆亞冬會開幕式呈現了一場浪漫唯美的體育盛典,既流淌着濃郁醇厚的民俗韻味,又散發着接軌世界的國際風範,更滿溢着觸動心靈的脈脈溫情。

  以開幕式總撰稿人冷淞的話來概括,借助前沿科技之力,將哈爾濱非遺民俗與現代藝術精妙融合,使之脫胎換骨,達成從冰雪「極寒」到藝術「極美」、體育「極燃」,再到全亞洲情感「極暖」的驚艷三級跳,中華文明所蘊含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與和平性,透過民俗這扇窗口熠熠生輝。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欣欣、于海江 哈爾濱報道

  樺樹皮畫 召喚人類遠古生活氣息

  亞冬會歡迎宴會開始前,貴賓們饒有興致地欣賞黑龍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從麥稈剪貼、蚌殼畫,到蘭西掛錢、蠶翼繡、樺樹皮製作技藝,從剪福字、印版畫,到聞箏、品茗,貴賓們讚嘆不已。開幕式上,樺樹皮畫立體浮雕效果又在引導員服裝上得以精彩展現。

  永不褪色 美觀大方

  樺樹皮畫,被統稱為「樺樹皮文化」, 是一種古老的、北半球特有的文化。我國北方的鮮卑、契丹、女真等古代民族,都曾製作和使用過樺樹皮製品。至今生活在東北地區的鄂倫春、鄂溫克、赫哲、達斡爾等少數民族,仍然不同程度地保留着樺皮文化的傳統,其中鄂倫春人與樺樹工藝尤為密切。

  樺樹皮畫製作最大特點是集剪、刻、雕、燙、畫等多種手法成畫;利用30至50年樹齡白樺樹剝落的樹皮,經殺菌、漂白、剝皮等多種手法加工製成;色彩多以燙烙為主,永不褪色,適合收藏。最早的樺皮畫是由樺樹皮做背景用燙貼的手法製做出人物、山水、花鳥畫,這種畫藝在北方的鄂倫春族和俄羅斯地區比較普遍。

  鄂倫春族人特別是婦女擅長用白樺樹皮製作樺皮船、水桶、盆、碗等各種生活用品和樺樹皮畫等工藝品。這些物品輕巧耐用,雕刻的花紋圖案簡單原始、形象逼真、美觀大方。最具代表性的鄂倫春族樺樹皮畫是利用整塊樺樹皮的自然生長紋理,加以簡單雕琢,即成為一幅幅自然的山水、人物、狩獵情景圖畫。

  樺皮畫不僅在我國造型藝術史上佔有重要位置,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體現着鄂倫春民族對大自然美好風光的無限熱愛。由於鄂倫春族人民與樺樹皮文化密切相連,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樺樹皮製品成為了鄂倫春民族的又一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