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味非遺魅力 領略長沙風采



湘繡剪紙麵塑等傳承人親臨港獻技 促進兩地「雙向奔赴」
農曆新年離不開傳統,中國各地多項非遺與新春密不可分。「非遺過大年 長沙最韻味」長沙非遺走進香港推廣交流活動昨日在中環街市舉行,湘繡、麵人、榫卯結構小木作技藝、剪紙和湘豐茶藝等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親臨現場,向香港市民展示來自湖南的非遺瑰寶。憨態可掬的湘繡熊貓擺件、形態各異的十二生肖剪紙作品、小巧精緻的麵塑五路財神掛件掛在展台前,吸引不少市民駐足觀看。去年有近18萬港澳旅客到訪長沙,今年春節假期當地的香港遊客亦大增,促進兩地聯乘「雙向奔赴」。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
昨日下午的中環街市中庭人流如織,活動在剪紙(長沙一刀剪)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易望的「盲剪絕活」中拉開序幕,須臾之間,「福」 、「春」等吉祥祝福字樣已躍然紙上。易望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剪字屬剪紙技藝當中的一個流派,可追溯至宋代,惟一刀剪難學難精,但熟手的藝人可在短時間內剪出成品,除文字外,還可定製人物剪影,是獨特的旅遊紀念品之選。
另一攤位展示了長沙市的麵塑非遺。該非遺項目傳承人陳金成向香港文匯報表示,麵塑屬民間藝術,後成為廟會商品,老一代麵塑藝人走鄉串鎮,在街頭製作麵人,深受民眾喜愛,希望今次交流可讓香港市民感受到長沙非遺的魅力。
現場除湖南非遺外,獅頭紮作、中式長衫、絲襪奶茶等香港非遺項目亦有擺檔參與交流。傳統紮作師傅夏中建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在與長沙非遺傳承人的交流中發現,技藝之間有互通但又各有特色,「例如長沙的麵人公仔,其實我們紮作也會做公仔。不過公仔的頭,我們不是用麵粉做,而是用石膏做;身也不是用麵粉,用剪紙藝術。」
春節港人赴長沙人次 按年增131.47%
「根據訂票平台數據,今年春節假期香港遊客入境長沙旅遊人次較去年同比增長131.47%。現在一到節假日,長沙五一商圈就被網友們戲稱為『長沙粵語區』。」
長沙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長沙市文旅廣電局局長易鷹在活動啟動禮上致辭時表示,去年港澳來長沙遊客數量達17.95萬人次,長沙上榜成為港人北上消費熱門目的地第四名,相信兩地在文旅交流領域大有可為。
易鷹介紹,長沙擁有1,366項非遺,包括9項國家級項目,該地亦有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世界媒體藝術之都等美譽,故藉此機會向香港市民發出盛情邀約,盼更多港人跟隨非遺足跡遊覽長沙,讀懂長沙的過去與未來。
兩夜三日高鐵團吸年輕旅客
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出席活動時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歡迎不同內地城市來港舉辦宣傳活動,有利於兩地互相了解,「香港市民通常屬於高消費旅客,做境外旅遊宣傳,其實首選就是香港。」據他了解,香港已有不少赴長沙的旅遊產品,如兩夜三日高鐵團等,對年輕旅客吸引力高。
長沙市自2006年起成為可赴港個人遊城市,崔定邦認為,香港對長沙旅客同樣具吸引力,「至於香港物價較高是不是赴港遊的障礙,我認為不是最大因素,去年我們的成績表出來了,有4,000多萬旅客來港,相信大部分人選擇來港之前已知悉香港的消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