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古曲旋律魅力獨特

●南音曲目《將進酒》表演。
●南音曲目《將進酒》表演。

●老中青少一同演繹南音曲目《梅花操》。
●老中青少一同演繹南音曲目《梅花操》。

  早前在福建泉州南音藝苑活動中,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負責人莊麗芬現場演繹了唐詩《將進酒·君不見》改編曲目,為活動獻藝帶來精彩演出。

  沒有華麗的戲服,也無須道具擺設。莊麗芬手持拍板居中演唱,琵琶、三弦居右,洞簫、二弦居左,共同配合伴奏。南音的樂譜卻以其特色的曲詞、音調、時值和琵琶指法,傳承上千年。莊麗芬說︰「演唱南音必須精準掌握以『乂、工、六、思、一』5個漢字符號記寫樂曲的工乂譜記法,對自己是很大的挑戰。」

  南音表演中琵琶音色較為突出。樂手橫彈琵琶,與平時多見的竪式彈法不同。莊麗芬說,琵琶自唐代發展為竪抱的彈奏方式,但福建南音一直保持古老的橫抱姿勢,與敦煌壁畫中飛天所持相似,因此有「橫抱琵琶」之稱。從這一細節,可窺見南音對古代音韵的保留,對傳統音樂的傳承。

  「南音的上四管樂器,是指琵琶、洞簫、三弦、二弦,這些樂器在南音的演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莊麗芬說,南音琵琶是演奏樂曲的骨幹音。洞簫則屬於定音樂器,其它樂器根據它的音高來定音。南音的上四管樂器在南音表演中的合作都非常嚴謹、有默契,形成南音獨特的旋律魅力。

  南音,是一門用泉州古方言演唱的表演藝術,也是中國四大古樂之一。它集唱、奏於一體,以悠悠的古韻泉州方言,獨特的旋律和婉轉的唱腔將觀眾帶入曲中,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文︰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