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登陸海外市場 尋求全球觀眾共鳴

●不少市民近日來到四川成都交子大道的哪吒雕塑前打卡拍照。  中新社
●不少市民近日來到四川成都交子大道的哪吒雕塑前打卡拍照。 中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記者馬曉芳及新華社報道,「最近剛重溫了2019年的第一部《哪吒》,準備13號澳洲上映後和朋友去看第二部,非常期待!」墨爾本華人陳曉雪說。她仍清楚記得,當時《哪吒之魔童降世》(Ne Zha)在澳洲上映時的驚喜體驗,「完全沒想到中國動畫能做到這麼好」。

  自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超過50億元人民幣(約7億美元)票房成為當年中國電影市場最大黑馬。在北美上映後,「哪吒」這一中國傳統神話角色逐步走向全球觀眾。5年後,續作《哪吒之魔童鬧海》(Ne Zha2)即將在澳洲和北美上映。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副院長崔蘊鵬認為,《哪吒2》視聽質量非常過硬,影片的精神內核跟當下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問題相契合,一部能夠感動億萬中國觀眾的影片,在海外獲得認可的可能性也很高。

  崔蘊鵬指出,之前《黑神話:悟空》在國際上火出圈為《哪吒2》提供了借鑒,作品表達的精神內核吸引觀眾,觀眾看完後才會去進一步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雖然中國動畫與迪士尼皮克斯等老牌動畫公司相比還有提升空間,但是中國文化為動漫產業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來源,同時中國市場擁有十幾億的受眾基礎,中國對動畫產業扶持十分充分,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完整扶持矩陣。在成熟的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相互促進下,中國動畫產業具有一定的發展優勢。

  中西交融文化場域普遍且真實

  「對《哪吒2》諸多造型和情節的精細解讀還在持續發酵中,說明中西交融的文化場域是普遍而真實存在的,對標可能才剛剛開始。」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金強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該片導演這一代年輕人通過媒體了解世界的各種不公平不公正現象,在國際亂局根源的溯源方面有着更為清晰的認識和強烈的表達欲求,通過影視作品來直接表達或者隱喻寄託是情理之中的。

  金強認為,新世紀以來,多極化國際關係格局屢遭破壞,單邊行動和霸權政治顯而易見,國際媒體和影視界也存在着不可撼動的主導力量,影視批評界的西方思維亦較為濃重。傳統的影視內容生產一直西強東弱,西方影片所塑造的諸多符號、人物形象和情節往往跟「救世主」高度牽連在一起,這也導致了諸多強勢慣性思維。

  金強說,《哪吒2》中諸多力量的覺醒、磨煉、崛起,指向對舊秩序的不滿和對諸多謊言的拆穿,尤其是不迷信權威、不阿諛強權,深得年輕觀眾的同感和共鳴,「影片總體上要從藝術和影視傳播的角度去分析,但其政治隱喻和理念傳播也都是毋庸迴避的」。談及該片在海外的傳播,金強認為,影片在海外取得廣泛傳播還需要對一些情節和符號做適當的取捨,再適配本土化的語言表達,方能獲得更多海外觀眾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