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醫院精心救治 360克「巴掌寶寶」順利出院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若溪 深圳報道)只在媽媽肚子裏待了22周3天,瑞澤就迫不及待要出來見世界了。2月8日,出生時體重僅360克的「巴掌寶寶」瑞澤,裹着柔軟的襁褓,小臉洋溢着安寧,在媽媽溫暖的懷抱中,從深圳市婦幼保健院順利出院,糾正胎齡為42周1天。在過去的139天裏,他闖過重重生死關,堅強地長到3.5千克。這是廣東省救治成功的最低出生體重早產兒。
因個人身體情況,瑞澤媽媽懷孕之路布滿荊棘。這是她第三次懷孕。2024年9月20日,一次超聲檢查結果顯示臍動脈舒張末期血流持續性消失,此時,胎兒剛滿21周、預估體重420克。限於目前國內外的救治能力,醫生多次勸說她放棄繼續妊娠,告知她相關風險以及胎兒可能面臨的不良預後。但瑞澤媽媽不願放棄這個來之不易的寶寶。9月21日,懷孕僅5個月的瑞澤媽媽從廣州來到深圳市婦幼保健院緊急就診。她緊緊攥着醫生的手,眼中滿是堅定與期待:「我想聽聽ta的心跳聲。」
「哪怕希望再渺茫,我們也要為這個小生命鋪一條路。」醫院會診專家的意見讓瑞澤媽媽一家吃了一顆定心丸。9月23日,瑞澤出生了,體重360克,孕周22周3天,屬於生存極限早產兒(即小於24周以下出生的早產兒)。醫院立即啟動黃金1小時生死時速:暖箱早已提前預熱,出生1分鐘內醫生們成功為瑞澤建立了有效呼吸通道,護士用塑料薄膜包裹住他薄如蟬翼的皮膚。18分鐘內,瑞澤被安全轉運至NICU(新生兒重症監護室)。40分鐘時,臍動脈、臍靜脈置管順利完成,藥物與營養液通過一條條「生命通道」緩緩注入他小小的身體,醫護們一步一步有條不紊地搭建着「生命的橋樑」。
助破生存極限 屢闖生死關
出生後,呼吸機成為了瑞澤與世界連接的橋樑。經過73天的氣管插管、呼吸機治療,瑞澤在糾正胎齡32周5天時撤下了呼吸機,再經過近6周的無創吸氧,到糾正胎齡38周時,成功脫離了氧氣。
瑞澤的營養攝入和消化同樣面臨着巨大的挑戰。氨基酸和脂肪乳稍增加即出現高血氨、高血脂等不耐受情況,各種營養素的攝入必須精確控制。而尿量多或少又進一步加大了電解質管理的難度,鈣、磷、鉀、鈉等電解質的平衡時刻考驗着醫護團隊的專業能力。經過多次餵養方案的調整和優化,在生後100餘天時,瑞澤終於實現了全腸內餵。
超早產兒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感染風險極高。為了維持生命,瑞澤的身上插上了很多根有創管路,如氣管插管、早期臍動靜脈、後期PICC、外周動脈等,每一處都可能成為細菌入侵的突破口。住院期間,瑞澤兩度出現感染徵象。面對危急情況,團隊連夜調整抗生素方案,在感染還未完全發展起來時就將其扼制在萌芽之中。
回憶起第一次袋鼠式護理,瑞澤媽媽忍不住淚水奪眶而出。「當時我把他貼在心口,那一瞬間,我感受到了他微弱卻又充滿力量的心跳。原來這麼小的身體,也能暖透人心。」從最初的手足無措,到現在的熟練親暱。瑞澤媽媽對小瑞澤的未來充滿信心。只要聽到媽媽熟悉的聲音,瑞澤的瞳孔總會追着聲音轉動,彷彿在尋找那份與生俱來的羈絆。
據介紹,對於胎齡22周的生存極限早產兒,救治較好的歐美國家搶救存活率也僅為30-60%;至2022年為止,在公開網站上登記在冊的全球救治存活的出生體重小於400克早產兒僅有294名(男孩92名),且他們中大部分出生孕周為24周以上。出生體重360克、孕周22周3天「瑞澤」的成功救治,是深圳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里程碑式的突破,也是國內救治成功且預後良好的出生體重非常小的生存極限早產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