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DeepSeek激勵中國更多顛覆性創新
中國人工智能(AI)企業DeepSeek引發全球持續關注,其開源之舉使得AI像水和電一樣觸手可及,而相對較少的硬件及訓練成本也改變了此前美國「大力出奇跡」式AI發展路線。談及DeepSeek成功對中國科技創新發展的啟示,復旦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教授向香港文匯報指出,DeepSeek的成功顯示出中國科技人才已進入世界一流行列,高度市場化的靈活科研模式可以發揮更多作用,賦予科研人員更多的試錯空間將給他們帶來更強大的創新能力。
據報道,DeepSeek團隊全部是中國本土培養的年輕研究生,大部分來自於北大清華等國內高校,沒有海外學習背景。「這首先就可以證明,中國的科技創新人才是一流的」,沈逸表示,人才是科技創新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本土人才獨立研發出DeepSeek,證明在當前數字信息領域的中國本土人才完全不遜於美國,能夠在硬件條件受限的情況下開發出世界一流的AI大模型。
沈逸認為,DeepSeek的成功,顯示出中國科技創新瞄準重大顛覆性技術的重要性。此前,很多中國團隊習慣性開展跟隨創新,即跟隨國外的原創成果後進行研究,做「1-100」的事情。然而,開源模型DeepSeek的成功顯示出原始創新的威力,這也將激勵更多團隊瞄準「0-1」式顛覆性原始創新。
「DeepSeek來自於杭州,而AI『六小龍』大多也源於江浙,這可以說明當地的科研配套生態具有先進性,值得其他地方政府認真學習」,沈逸表示。DeepSeek來自於幻方量化基金,研發經費大部分是企業自籌資金,採用高度市場化的靈活科研模式。DeepSeek的創新,凸顯出企業是創新主體,更符合新時代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與美國堆算力看重金融價值創造的AI金融模式相比,DeepSeek更關注真正意義上的新質生產力創造,為與製造業結合,以具有包容性和普惠性的方式,推動各方,尤其是全球南方國家以及弱勢群體,被有效覆蓋其中。沈逸表示,DeepSeek展示出非常高明的東方式開放博弈策略。他認為,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角,低價高效的DeepSeek可以嵌入「一帶一路」,這樣一來,參與「一帶一路」的新興市場國家以及全球南方國家,能夠獲得高質量的AI,賦能數字化時代的可持續發展,避免全球範圍數字鴻溝持續擴大,讓世界更多國家普遍享受AI大模型帶來的發展紅利。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