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人民幣貿易融資 降低風險穩定信心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總裁余偉文發表文章表示,金管局此前在人民銀行支持下決定推出的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資金安排, 將在2月28日正式啟動。在中美貿易摩擦再起、香港受波及的背景下,新安排的落實具前瞻性,有利企業管控經營風險、穩定市場信心,充分體現中央對香港國際金融、貿易中心建設的支持堅定有力,同時加速人民幣國際化,再次印證只要識變、應變、求變,香港必定能夠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今年1月13日,在亞洲金融論壇舉行之際,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宣布六項深化香港與內地金融合作的新舉措,其中之一就是推出金管局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資金安排。在現有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框架的基礎上,使用互換資金增設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資金安排,期限為1個月、3個月和6個月,總額度為1,000億元人民幣,為在港商業銀行人民幣貿易融資提供穩定且成本較低的資金來源。新安排下,本港銀行向金管局支付的利息按照在岸人民幣市場利率(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加0.25厘。
以一個月期的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計,昨報1.705厘,對比同期的香港銀行同業人民幣拆息(CNY HIBOR),昨報2.9厘,即使貿易融資利息為SHIBOR加0.25厘,亦僅為1.955厘,相比同期CNY HIBOR低0.945厘或低逾32%。銀行以較低成本獲取資金,意味企業有望以較低息取得融資。新安排下,銀行可借取資金的期限相對於金管局目前針對人民幣短期流動性最長7天的安排,很大程度保障了資金來源的穩定性,基本上涵蓋大部分貿易融資所需的期限。
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穩定充足的融資服務是企業正常營運的關鍵因素。由於跨國貿易所需時間較長,資金調度不佳的企業,容易因買方拒付或貨款延遲而出現營運危機。許多企業會進行貿易融資,以降低經營風險。美國宣布對來自中國內地的商品加徵10%關稅,措施同樣適用於來自香港的商品,有關決定橫蠻無理,加重了香港企業出口美國的成本,且美國買方隨時會因非正常的不可抗力理由拒付款,此時金管局推出融資新安排,減輕企業的資金周轉壓力和貸款成本,保障企業利益,亦為企業拓展新業務、開闢新市場提供機會。
新冠疫情期間,為助中小企渡過難關,特區政府推出中小企「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披露的數據顯示,由2020年4月至2024年7月底,共批出涉及1,432億元貸款,惠及接近40,000間企業,其合計僱員人數近40萬名。此次融資新安排,有異曲同工之效,且在特朗普再揮關稅大棒、外貿出口前景蒙陰影的初期已迅速推出,為本港企業先派「定心丸」,展示有中央和特區政府作堅強後盾,本港市場應對未來保持信心。
近年,在跨境貿易使用人民幣漸成風氣。根據SWIFT數據,2024年12月人民幣在國際貿易融資佔比為6%,居各種貨幣的第三位。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在融資新安排下,為本港銀行提供較長期、較穩定、較低成本的人民幣流動性,令企業有更大誘因進行人民幣貿易融資,而且融資對象包含海外企業,是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的新突破,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樞紐的地位 。
雖然當前面臨內外環境深刻變化,香港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主動作為,以自身穩健發展的確定性克服外部的不確定性,就一定能轉危為機,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