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業籲財案再降烈酒稅門檻

●有酒業代表建議,政府應將售價介乎100元至200元的烈酒也納入減稅政策。 香港文匯報記者唐文  攝
●有酒業代表建議,政府應將售價介乎100元至200元的烈酒也納入減稅政策。 香港文匯報記者唐文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香港烈酒稅減免至今逾3個月,業界普遍反映政策效果不似預期。有調查顯示,逾六成受訪香港酒企業至今未因減稅而調整零售價。新年度財政預算案發布在即,有酒業代表建議,特區政府應將售價介乎100元至200元的烈酒也納入稅減政策。

  烈酒稅減免效果不如預期

  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10月公布的施政報告提出將酒精含量超過30%、價格超過200元的酒類進口稅從100%大幅降低至10%。政策出台逾三個月,《Wine. Luxe酒·派雜誌》昨日發布有關該措施對本地葡萄酒及烈酒行業影響的研究報告,共收集280份業界問卷,發現部分行業人士對政策反應積極,逾四成專業受訪者表示影響為中性,另有四成人認為影響微或無影響,顯示減稅效果可能不如最初預期。

  調查顯示,大多數受訪企業(64.3%)不因減稅而調整價格,89.2%企業尚未採取任何具體措施,或少於10% 價格調整應對政策變化。 展望未來,35.7%受訪者預計未來變化甚微,甚至可能出現負面影響。

  香港專業品酒師協會主席周國明解釋,減稅政策出台後,各類政策宣傳調高了消費者預期,惟實際市場反應與預期相悖,打消部分人購酒的念頭,「市民可能以為所有零售酒即刻會變得便宜,甚至有宣傳舉例指,原售價1,800元的酒,可能平賣到1,000元,大家見到實際並沒有便宜就不買。行業情況是大部分低價零售酒都未受惠於減稅政策,即使是受惠的烈酒,也有自身品牌宣傳、舖租、市場定位種種因素影響,情況遠為複雜。」

  Wine.Luxe總編輯Nelson Siu建議,若要大範圍活化零售酒行業,特區政府須提供額外支持,例如透過不同刺激經濟的措施,令本港形成穩定持續的消費氛圍,以及促進酒後代駕行業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