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遊香港之一】春天的香港有金黃的海底森林



每到初春,香港原始海岸便會出現成片的、黑壓壓的海洋植物。當你戴上泳鏡、進入海面之下,你會驚奇地發現,海裏憑空長出了一大片金黃色的「森林」,修長的枝葉如柳如水草,在海水中隨浪自由地搖曳,這就是春天在香港海域肆意生長的馬尾藻海草。
我是在玩Surfski獨木舟(港譯逐浪獨木舟、纖維艇)大半年之後,偶然機會才發現海面下有這種美麗海草的。那時疫情無法離港旅遊,我迷戀上了獨木舟運動,甚至冬天也堅持每周出海練習,有次我從西貢清水灣一灘簡易碼頭出海時,發現岸邊忽然多了很多雜亂的水草,密密麻麻的,阻塞了大部分海岸,用槳撥拉水草,發現好難分開,當時也未留意,急匆匆就出海練習了。某天太陽特別暖和,慢悠悠在岸邊悠閒玩舟時,眼見水草附近的海水特別清澈,就找出泳鏡戴上,撲向那片水草。
第一眼就被震驚了。清澈的海水中,這些如同小樹的海草,隨海水輕輕搖曳,柔若無骨,卻又密集挺拔,恍若森林般,海水有多深、海草就有多長,可清晰看見海底沙子,間或有一兩條小魚停一會兒、遊一會兒。稍稍遊向離岸五六米的海草集中區,更是密不透風式的,我用手輕柔地拂過水草,感到一種特別的溫柔。陽光射進海水中,水草金黃的,顏色之燦爛無法以言語描述。
上到岸邊,我真是對這片海域刮目相看。原來自己每天路過的,覺得平淡無奇的海面之下,竟有如此茂盛的金色森林!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這海草是海藻。海藻無根、無花、無果、無種,其基部是根型結構的附着器,可讓海藻固定在海床上。香港的海藻,大多是屬於褐藻類的馬尾藻,有極強的季節性,春天忽然長出、夏天悄然消失,在我的印象中,2月份馬尾藻已開始出現,而三四月才是香港馬尾藻最美麗的季節。馬尾藻的作用,聽講是為魚類、海膽等提供庇護所,以供小魚等避開天敵和湍急水流用的,這就意味着只有在極清澈海水、適合幼小魚兒生長的海域,才會有馬尾藻生長。
香港西貢清水灣一灘、二灘及扭紋洞、布袋澳一帶的海岸礁石間,每年二三月皆可容易地欣賞到美麗的馬尾藻,你可在岸邊礁石上,近距離地凝望馬尾藻在水中搖曳的樣子,但要欣賞到馬尾藻枝枝葉葉金黃金黃的樣子,則需要你用浮潛面具、穿上救生衣潛到水下。
欣賞馬尾藻,很容易上癮,因為香港不同地方的馬尾藻,長度不同、金黃的純度不同。我用Surfski獨木舟追尋馬尾藻的第一站,是去西貢龍蝦灣附近的綠蛋島,在靠近大山的原始海岸線一帶,因為近岸的水很深、很平靜,因此那裏的馬尾藻更加修長、顏色更加純正金黃。我把獨木舟划到那片馬尾藻,戴上浮潛面具、跳下海獨自欣賞馬尾藻。
我很奇怪,為什麼在綠蛋島玩的人,沒有多少人知道,海下面的馬尾藻會這樣精彩,我也懶得告訴其他人我的發現。誰不是只認為自己見到的,才是最美的風景?你驚喜萬分地告訴別人這裏、這裏,有好漂亮的馬尾藻啊,別人只會覺得你好奇怪。他人的高傲令他們從來不知原來腳下還有最燦爛的風景。
香港西貢威士忌灣及馬頭環沙灘的馬尾藻也是令我驚喜異常的。若Surfski獨木舟正對沙灘,則馬尾藻在你的右手邊的海岸,這裏的馬尾藻當然比清水灣、綠蛋島的馬尾藻更金黃、更亭亭玉立。還有吊鐘洲島西邊、從吊鐘洲洞至滘西洲沙灘一帶的海岸,以及牛尾洲島的西南岸,皆是欣賞馬尾藻的夢幻之地,馬尾藻在清澈碧透的海水中優雅地舒展,獨木舟無聲地滑過極度寫意,這邊每一處凹進去的海岸線,都會有閃閃發亮的海水及茂盛生長的馬尾藻,光影極致迷人。
翻查資料,原來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在2018年至2019年曾撥款進行香港海藻多樣性和分布研究,此研究共錄得264個香港水域海藻品種,發現了5個潮下帶海藻多樣性熱點,包括龍蝦灣、東平洲海岸公園、赤柱、沙塘口山、牛尾洲等,之後漁農自然護理署出版了《香港海藻圖鑒》。
欣賞馬尾藻的季節,其實好快就結束了,經常是你剛注意到、心想下一次來看,結果下次來時馬尾藻森林已經稀疏了。但香港的海岸是永遠不會讓你失望的,沒有馬尾藻,會有別的海草啊,我有次10月中在西貢滘西洲沙灘旁的礁石區浮潛,就欣賞到成片的海草植物,非常漂亮。2022年,聯合國決議將每年的3月1日,確定為世界海草日,因為海草為數千種魚類、海馬和海龜等提供食物和棲息地,還能幫助最脆弱的生態系統和物種如珊瑚礁提升復原力。
怪不得香港有這麼多海藻、海草,有那麼多紅樹林,有那麼悠長、蔓延的美麗海岸線,原來是香港海域的環境保護得好啊! ●文、攝︰楊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