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莫高窟九層塔探秘:武則天與彌勒大佛的千年聯結

●這座巨型彌勒佛像面容獨特。 作者供圖
●這座巨型彌勒佛像面容獨特。 作者供圖

  周兵 紀錄片導演、歷史學博士

  在敦煌莫高窟聳立的九層塔中,安放着一尊彌勒大佛。這尊大佛不僅以其35.5米巨集偉的身姿和含笑慈悲的面容令人驚嘆,更像是一把通向信仰的鑰匙。而它那獨特的面容背後,竟然藏着一段與中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息息相關的故事。

  為何佛像長得像武則天?

  進入歷史的場景,武則天是一個充滿爭議的傳奇人物。她在男性為主的古中國社會裏,以驚人的魄力登上了皇位。然而,皇帝的位子並不穩固。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威,武則天生出一個創意,希望藉助佛教的「神力」,將自己塑造成下凡的彌勒菩薩——那位未來降世拯救眾生的佛。

  於是,一段推廣天下的形象「行銷」開始了。武則天通過佛教僧人偽造佛教經典宣稱:她便是彌勒菩薩的化身,是奉天承運降世的聖王。自封為「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慈氏就是彌勒菩薩的又一個名字。世俗的權力也需要神秘的加持,佛教信仰為她提供了自信和神奇的力量,從此,彌勒菩薩的面容不再單純是慈眉善目,而隱約透出了武則天的樣貌。敦煌莫高窟96窟那個最大的彌勒佛至今留存,只是在清代被維修,重新上彩,唐代的韻味應該遺失不少了。而敦煌莫高窟130窟裏還有一尊彌勒大佛像,它保留下唐代的原貌,大像窟的開鑿據現在的學者考證發現一般分為五個步驟:第一確定位置,開鑿窟門;第二對砂石岩體進行由上而下的初步開鑿塑形;第三用泥土和麻、蘆葦等混合的細緻材料進行部分部位的造型設計和施工,如手部和臉部;第四對臉部和身體上的衣服、裙襬等進行彩繪;第五在大佛岩壁處修建閣樓,96窟在唐代據說是五層閣樓,後來毀壞後,又修建成七層樓,到了民國時期最終修建成現在的九層閣樓。

  敦煌莫高窟的這些大佛,不僅是佛教藝術的瑰寶,也是歷史的見證者。它們見證了武則天如何巧妙地利用宗教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將個人形象與佛教信仰相結合,創造出一種新的政治與宗教的聯結。這種聯結不僅在當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在敦煌莫高窟,每一座佛像、每一窟壁畫都承載着豐富的歷史資訊。它們不僅是宗教信仰的產物,也包含着個人的喜好和複雜的社會關係。通過這些佛像和壁畫,我們可以窺見古代人們的流行生活方式、思想觀念以及藝術審美。特別是彌勒大佛,它的形象和建造過程,為我們留存下一個了解唐代社會和武則天統治時期的重要文化遺產。

  還有一個故事流傳在敦煌,據說,當地的望族陰氏家族為了在武則天治下獲得更高的政治地位,不惜投入巨資和當時的一個出家僧人靈隱法師共同合作,修建這座大佛。也有學者認為修建彌勒佛像的人雖然叫陰祖,但不一定是陰氏家族的後代。可是有趣的是,陰家在那個時代留下一個故事,他們遠赴長安進貢一隻「五彩鳥」和兩隻白狼給武則天。此舉被視為祥瑞,得到了女帝的青睞,也為他們之後在敦煌奠定了有影響力的地位。

  陰祖和靈隱法師不遺餘力地打造的這尊高達35.5米的彌勒佛像,安置在五層塔內,凝視着對面的敦煌三危山。可以說,這尊佛像不僅是一座佛教藝術的精彩之作,更成為一部解碼千年歷史的生動檔案。如果您想進一步了解陰氏家族,敦煌莫高窟裏的217窟也留存着他們的故事,值得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