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朋友圈多關顧 防騙徒乘虛而入

  就上述兩名內地生受騙的個案,林美玲分析其中的幾個共通點:首先是當事人來到新的環境和制度之中,使其容易失去平日正常的批判性思考,又不敢提出挑戰,「『公安』叫匯錢咪匯囉」,加上他們遠離親人、人生路不熟,來到香港又未建立起熟悉、信任的人際網絡,從而使「個心有個窿(洞)」,產生心靈的空虛感,令騙徒得以利用至親摯愛作為攻擊的弱點,透過孤立和不斷給予假希望讓事主深信不疑,甚至成為事主的精神支柱,從而達到騙財目的。

  因此,要預防同類騙案的再次發生,林美玲認為,學生、家長以至大學校方都有需要注意的事情。首先,父母要與子女保持緊密聯繫,「不要以為提供金錢就不用理會孩子。」她提醒,內地多為寄宿中學模式,父母普遍習慣較少與子女聯絡,交由學校和孩子自行處理,但香港對內地生而言,是完全陌生的地方,建議父母多了解子女來港後的學習和生活,「例如結識了什麼朋友、發掘到什麼好吃好玩的事物等,避免他們產生疏離的感覺。」

  學生應善用大學支援網絡

  來港升學的內地生一方面要培養獨立生活的習慣,也不應忽略與家人的溝通,「任何事都有商有量」,同時多善用大學提供的支援網絡,「有什麽事,問多個人都好啲。」她建議大學應鼓勵內地生多「走出來」參與社群活動,建立起朋友圈子和人際網絡,同時校方在迎新活動等配套中加強支援,「各方從財政和情緒上都為學生做好保障,騙徒自然就無法得逞。」 ●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