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英港人資歷不獲認可 會計師做廚IT專家執倉
《金融時報》:語言最大障礙 工廠酒店「太多香港人」
很多持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移英的港人在找工作上都遇到困難,即使找到工作,減薪降級自不用說,不少人都無法做回在香港的本行,甚至只能從倉務和收銀等基層職位由低做起。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就刊登專文,探討移英港人專業技能和資歷無法適用於英國職場,以至就職上「資歷過剩」的問題和成因。 ●香港文匯報特約記者 周天梧 倫敦報道
相對於英國大部分新移民人口,移英港人無論是整體教育程度抑或專業資歷都屬於較高的一批,甚至比起英國本地人口更高,不過大部分移英港人不要說要成為上流階層,甚至要在英國維持中產生活水平也有困難。
《金融時報》的報道便指出,從表面上看,移英港人融入英國的障礙比其他移民要少,因為很多移英港人都是各自領域的高學歷人士,熟悉英語,而且有充足資金在英安頓下來,「然而,由於語言障礙、文化差異以及資歷不獲承認,很多人只能從事低薪的臨時工作,無法再從事以前的職業。」
求職半年不果 測量師分揀聖誕郵件
報道訪問了一名化名Eric、本身是測量師的移英港人,他擁有碩士學位,並有15年管理大型政府合約的經驗。Eric於2023年5月移英前便已經為投身英國職場做足準備,包括先行取得英國認可的專業資格,並選擇了近年工程項目較多的曼徹斯特作為落腳地。他在有了永久地址後便立即開始寄出簡歷,然而經過長達6個月的求職不果後,只能在同年底找到一份為期兩個月的分揀聖誕郵件的工作。幾經轉折,Eric終於在公營部門找到一份行政工作,但職級遠低於他所擁有的資歷。
智庫「英國未來」去年10月發布的調查報告,亦提到移英港人在尋找與自己的技能資歷相匹配的工作所面臨的挑戰。該份報告訪問了多名移英港人,當中有會計師移英後只能轉行在廚房工作、也有資訊科技(IT)專家轉行做倉務,也有編輯只能當侍應。
《金融時報》的報道亦引述「英國港僑協會」就業輔導員Alex Mak說,英國的工廠或酒店「有太多香港人」,「很多在香港有非常高社會經濟地位的人,連中層管理職位都找不到──但至少他們有工作。原本在香港做中層管理人員的移英港人,職業生涯都必須從零開始。」
報道指出,與其他英國新移民相比,移英港人的處境其實相當不利,因為BNO簽證的條款規定,移英港人不能獲得公共經濟援助(Public Funds),即無法獲得大多數主流政府援助。
為何移英港人在英國找工作會遇到這麼多問題?《金融時報》的報道就提到,語言是移英港人就業最大的障礙之一,即使是習慣用英語寫作的香港人,也會發現很難用英語進行口語交談,也很難領會辦公室對話中的細微差別。
20年物流經驗 沒車牌連倉務都無得做
報道引述另一名化名阿恩的移英港人說:「我無法說一句完整的句子─只能說幾個單字,我仍然沒有信心。」阿恩於2022年移英,她在港本身有20年的物流和客戶關係工作經驗,但移英後即使倉務員的工作也很難找到,原因是她沒有車牌。
在參加地方政府提供的語言課程後,她終於找到一份與之前類似的職位,但發現很難向她的主管提出問題,也無法加入同事間的閒聊。「我必須改變寫電郵的方式,以往在香港沒有必要用完整的句子來寫,也不需要在乎文法,現在我要學習寫得盡可能精簡,就像一個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一樣。」
移英港人找工作的另一個障礙是專業資格未必獲得英國僱主承認,要說服英國僱主接受英國以外的工作經驗就更困難。報道引述「英國港僑協會」的Alex Mak舉例說,有移英港人的初級醫生資格不被接受,會計師需要參加額外的考試,社工也不能使用在香港的資格。他表示,移英港人往往在面試階段便被對方以「不了解(英國)本地情況」而拒絕,「有些人或者會認為這只是歧視的藉口,但我們最多只能猜測。」
報道亦提到,不少移英港人找工作困難,是因為不知道英國的簡歷風格和面試技巧。一些移英港人團體就為此舉行履歷表和面試技巧班,Eric就是透過這些技巧班的幫助找到如今的工作,他說:「香港風格的履歷表重視你參與過的工程的造價,你負責過造價愈高的合約,就能給僱主更大信心……但在英國,僱主會想知道你在某份工作中做了什麼事情,然後得出什麼結果,即使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不過即使找到工作,很多移英港人還是很難習慣英國職場文化。阿恩說:「在香港我們經常會超時工作,否則會被上司說我們懶惰,但現在我的上司會提醒我時間到了就該下班。我還是很不習慣,我只想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