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六乙:重現原著精神 對接時代脈息

很多人不知道,在《雷雨》排練過程中,「哭」成了一道別樣的景觀。「這齣戲很容易把姑娘們帶入情境,所以,從第一天接觸劇本開始,她們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基本上四十多天下來,姑娘們一直是在眼淚中生活的。」導演李六乙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
談到重排《雷雨》的初衷,李六乙說,「首先在文學層面,我們要回歸曹禺,找到作家真正的思想與精神,進而從文學邁向哲學,使之成為可以和當代、和世界同步。在這個過程中,關鍵是對人的認識,對生命的認識,以及對一切社會關係的認識。」
在北京首演的謝幕環節,蘩漪最後一個出場。很顯然,在李六乙版的《雷雨》中,她是最重要的主角。「蘩漪的複雜性,在那個時代是唯一的。在我看來,她是最具有反叛精神、最能體現曹禺思想的一個人物。可以說,她是最荒唐的,但也是最清醒的。」
對於香港的文化藝術氛圍,李六乙也給予了高度評價,「香港非常尊重傳統文化,比如保留了繁體字,同時它又和世界緊密相連,展現出兼收並蓄的的胸懷和氣度。所以,香港的文化就像它的美食一樣,各種特色都有,完全可以滿足各種不同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