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醫療資源需平衡合理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明)香港醫院管理局七個醫院聯網分配的資源長期被指不均,其中九龍東醫院聯網服務約118萬人,遠較港島東和港島西為多,但九東僅有3間醫院、12間專科及普通科門診,病床3,010張,專科門診輪候時間冠絕全港;服務人口(約50萬)少一半的港島西卻有7間醫院,3,079張病床,輪候時間也較短。立法會九龍東議員顏汶羽表示,雖然政府正在區內增建門診及擴建醫院,但3年後才有望紓緩服務壓力。硬件配套以外 ,聯網間的醫護人手等資源亦急需平衡,建議加強公私營協作和用好地區康健中心的服務,紓緩壓力。

  人口老化 需求有增無減

  顏汶羽對香港文匯報表示,醫療資源包括硬件、軟件、人手等,均應該是一個平衡和合理的分配。在人口老齡化下,醫療需求有增無減,涉及不少公帑,他提出要增加更多公私營協作,令公帑用得其所且有效益,節省資源。

  他以白內障手術的公私營協作計劃為例,醫管局向私家醫生支付8,000元資助額,病人支付不高於8,000元的自付額,便可獲術前評估、手術及兩次術後檢查的服務,「私家醫生一條龍包辦,公院可節省手術室、病房、醫生、加護等資源,埋單計數慳回的公帑肯定多於資助額。」

  至於長期病患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顏汶羽認為亦可交由地區康健中心負責,穩定的患者由中心的護士長期監察,無須由醫生應診,可節省不少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