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風生/粵港攜手增強經濟「抗逆力」\陳子遷

  日前美國宣布以芬太尼等問題為由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10%關稅。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表示,加徵關稅對香港同樣適用。特區政府昨日已決定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以捍衛香港的合法權益。筆者認為,香港在堅定維護自身利益,保持反制權利的同時,必須更加積極應變、求變,做好應對貿易戰帶來衝擊的準備。特區政府近年積極開拓「一帶一路」國家和中東、東南亞和南美等新興市場,在金融、創科、商貿,以至文化等領域的合作關係顯著加強,未來更須大力推動,把合作平台搭建得更寬闊、更穩固。

  香港作為自由港和國際金融中心,多年來都是美國企業進入內地市場的重要樞紐。美國對本港產品加徵額外關稅是無視基本法第116條及世貿組織肯定本港作為單獨關稅地區的地位。美國對本港的貿易順差過去10年達2715億美元,是其全球貿易夥伴中最高。因此,美國向本港貨品加徵關稅,純屬是傷人亦傷己,不但解決不了自身的問題,更會對全球經濟帶來負面的效果。正如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出,港美貿易對雙方有利,要繼續推動兩國人民連結;另一方面加大力度抓機遇促發展,發揮香港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投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建設。香港工商界更應以前瞻性思維投資創新科技,打造出更多DeepSeek,以發展應對貿易戰衝擊。

  近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圍繞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表示,要以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托起一個具有雄厚實力、充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無窮魅力的新廣東。

  產研融合釋放科創潛能

  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釋出的信號,為粵港合作帶來廣闊的空間,也給香港推進高質量發展帶來極大的機遇。香港應加快與廣東進行產業科技創新融合,發揮自身服務專業化的獨特優勢,主動與廣東高質量發展對接,為香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注入更持久更強大的動力。

  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就如深度求索(DeepSeek)公司發布的大模型,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小的算力規模,實現了與美國頂尖AI模型相媲美的效果,開創了震撼全球的突破。這間成立不到兩年的初創企業,迅速登上了全球科技舞台的中央,亦為香港的創科企業帶來新的啟示和完美的示範。香港須因時因地制宜,以產研融合釋放科創潛能,加速推進科技創新發展。是次廣東在具體部署上,提出一手抓傳統產業、鞏固和優化優勢產業;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要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領域下大決心、集中發力,構築高技術、高成長、大體量的產業新支柱。

  對於香港而言,廣東聚焦高質量發展,需要以創新科技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需要通過金融、法律、專業服務延展產業增值鏈,來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這些正是香港所長,可以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和優勢,與廣東合作共贏。特別是香港在基礎科技研發方面優勢明顯,可以加強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科技合作和產業融合,通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與廣東的產業鏈優勢相結合,共同探索如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AI、低空經濟等領域的新產業新業態。

  香港要積極融合國家發展大局,就要加快產業升級轉型,增強經濟的抗逆力。香港可借鑒國家近年來在先進製造業、人工智能、生物醫學等方面發展方向,並用好自身基礎科研和國際化的優勢,積極參與國家的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同時,爭取盡快加入RCEP,發揮在自由貿易和高端服務業的優勢,增強經濟韌性和競爭力。

  吉林省政協委員、香江聚賢法律專業人才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