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競爭/引導耐心資本 培育創新型企業
2024年以來,「耐心資本」一詞熱度持續攀升,成為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重要的政策着力點。相較於其他資金,耐心資本能夠為科技創新型企業提供必要的長期資金支持,這對於推動中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政策引導下,愈來愈多的投資機構進一步加大了對早期項目的關注。國投創合總經理劉偉表示,國家對耐心資本的一系列支持政策讓投資機構進一步堅定了信心。未來,他們將繼續堅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進一步發揮國家引導基金及央企基金作用,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
給予稅務及補償等政策優惠
耐心資本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的支持。然而,現階段中國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在服務創新型企業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新問題,亟須進一步完善。
「銀行信貸、股權投資等不同融資渠道間的銜接性不足,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層次性不夠完善,難以形成合力,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創新型企業的融資效果。」華發投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王晉勇認為,一方面,要打造多元化投資主體,拓寬耐心資本來源渠道。基本養老保險、商業保險等資金具有資金規模大、期限長、風險承受能力強等優勢,政府可以通過稅收激勵、風險補償等政策工具吸引其成為耐心資本。另一方面,可以打造「政府+銀行+保險+VC/PE」的多主體投資合作模式,並且借助數字技術降低社會資本服務科技創新的風險。
在具體實踐中,政府可以通過提供政策引導、財政補貼等方式降低創新型企業的融資門檻,以及給其他資本提供風險保障,拓寬創新型企業的資金來源渠道。同時,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可合作開發違約保障型金融產品,並借助數字技術助力篩選潛力足的優質創新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