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美停收港郵包 惡策即日撤銷

  圖:美國郵政昨日一度宣布停收來自中國內地及香港的包裹,即日宣布恢復服務,造成混亂。圖為香港市民到郵局投遞包裹。\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圖:美國郵政昨日一度宣布停收來自中國內地及香港的包裹,即日宣布恢復服務,造成混亂。圖為香港市民到郵局投遞包裹。\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美國政府施政混亂、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服務局(USPS)在當地時間2月4日晚宣布停收中國內地及香港包裹,但不足12小時便改口,宣布2月5日起恢復服務。美國並宣布對中國貨物加徵一成關稅措施同日生效,更表明措施同時適用於香港。

  香港特區政府昨晚發聲明,強烈不滿美國對香港產品加徵一成關稅,以及美國郵政暫停香港郵政向美國付運內載貨品的郵件,促美糾正錯誤。有立法會議員質疑白宮內部政治操弄現矛盾致政策混亂,對損害民間正常交流的惡策感到憤怒;商界批評美方對香港增加關稅是損人不利己。\大公報記者 劉碩源、郭嘉、鄭文迪、龔學鳴

  美國郵政當地時間2月4日晚間宣布,將暫停接收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包裹,信件和非包裹的平信流通將不受影響,停收措施將持續至另行通知。美國郵政沒有提供此決定的原因。但時隔不足12小時後,美國郵政改口稱,自2月5日起,恢復接收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入境郵件和包裹。最新聲明稱,美國郵政會繼續接受所有來自內地和香港的包裹,並正和海關與邊境保衛局密切合作,以實施針對中國新關稅的有效徵收機制,以確保包裹送遞受到的干擾最小。

  美國郵政半日內作出截然相反的決定。事實上,特朗普政府上任僅半個月,已不止一次做出出爾反爾、朝令夕改之舉。2月1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宣布自4日起對進口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加徵25%的關稅。加墨兩國隨即表示將採取報復措施。3日,特朗普突然轉軚,宣布將針對加墨的關稅措施暫緩一個月。美媒指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得人心,會對美國經濟造成損害。

  美國郵政朝令夕改,在本港一度引起混亂,市民擔心郵寄包裹到美國有困難。昨日早上,本港的郵局未見張貼相關通告,網頁上亦未顯示相關安排。香港郵務職工會理事長張偉權向《大公報》表示,據悉部分郵局昨日早上仍有接收寄往美國的包裹,部門於大約10時15分發出指引,便停收這些包裹。有前線人員反映,昨午接到許多市民到場查詢寄包裹安排,不少人擔心已寄出的包裹能否正常清關。對於已在飛機途中的包裹,他說若在安排宣布前已經起飛,包裹將送往美國,但能否順利清關和收派,仍需觀望。

  市民:干擾郵務失民心

  市民金女士的兒子正在美國留學,她說,早前才通過郵政寄新年禮物給兒子,但目前包裹仍顯示清關中。對於美國拒收中國內地及香港的郵政包裹,感到憤怒和沮喪,擔憂會無法順利送出新年禮物,「民間的寄件都要搞,不如和世界脫鈎?」

  在美國郵政宣布恢復服務前,香港郵政昨晚宣布,接獲美國郵政機關通知,不可向美國付運內載貨品的郵件,即時生效,除非有關郵件已按美國法例的規定,向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提交完整及正確的「正式報關」,而「正式報關」一向只適用於商業貨運。香港郵政昨晚未就美方改變政策發出新的宣布。

  立法會議員梁熙昨日向《大公報》表示,美方因政治因素影響中美民間正常交流及運作,使人憤慨。對於美國郵政在措施公布後不足半日即改口,他相信美方以為拒收來自中國的包裹可以對中國帶來打擊,但在其國內受到業界及市民批評,才出現朝令夕改的鬧劇,「事實證明中美之間的經濟合作密不可分,美方假若強行脫鈎必對其自身造成傷害,希望美方吸取教訓,從互惠互利的角度重新檢視中美關係,以合作取代對抗。」

  議員:商界會靈活應對

  經民聯副主席、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表示,相信商界會靈活應對,除了郵政方式,也可以選擇其他方法速遞,或以科技代替。他說中美貿易戰源於美國,本港商界已做好準備,過去幾年將部分生產線搬到亞洲其他地方,預計影響不太大。他又批評美國不能「誰大誰惡誰正確」,認為各國應「坐低傾」。他認為中國的反制措施是合適的回應,強調香港今年首數月須穩打穩紮,將有很多大型外國投資會落地本港,外資人才亦會逐漸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