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論事/香港工商界抓機遇促發展 積極應對貿易戰衝擊\姚志勝
美國日前宣布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10%的關稅,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CBP)更表示,對中國加徵一成關稅措施,同時適用於香港。據貿易發展局數據,香港產品將面臨逾4億美元關稅。
特朗普以「莫須有」的理由再次挑起貿易戰,不但解決不了自身的問題,更會對全球經濟帶來負面的效果,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無可避免會遭受衝擊。面對貿易戰,香港工商界更要沉着應對,做好周全準備,一方面全面配合中央和特區政府維護自身權益行動,要求美方以平等方式處理貿易糾紛,更要繼續維繫與西方的經貿合作,就如李家超特首指出,港美貿易對雙方有利,要繼續推動兩國人民連結;另一方面加大力度抓機遇促發展,發揮香港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投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建設,香港工商界更應以前瞻性思維投資創新科技,打造出更多DeepSeek,以發展應對貿易戰衝擊。
李家超:港美貿易對雙方有利
美國的貿易戰是「七傷拳」,既傷人亦傷己,美國自身的毒品問題、經濟民生問題絕不可能通過貿易戰解決。特朗普上任後先後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開徵關稅,更在國際組織上逐步「退群」,這對於全球經貿合作都帶來極大的傷害。任何貿易戰、關稅戰都不會有贏家。
在貿易全球化的今日,自稱自由貿易大國的美國,竟然祭出關稅武器,受害的將會是自身國民和企業。根據耶魯大學的研究,由於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加徵關稅,美國家庭預計將平均損失1170美元的年收入,當中還未計及其他國家反制措施的成本。而且,不少美國企業都依賴從中國等國家進口原材料和零部件,亦大量從中國進口貨物,關稅卻人為扭曲了自由貿易,嚴重影響美國企業的生產成本和競爭力。
更重要的是,面對特朗普再次祭出關稅武器,已經激起了國際社會的反彈,紛紛作出反制,中國日前更宣布反制措施,下周一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最多15%關稅,另外又宣布限制多種稀有金屬出口,以及立案對谷歌開展反壟斷調查等。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具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特朗普的關稅訛詐,威脅不了中國之餘,只會引起更大的反制。以為可以用關稅進行政治勒索,只是一廂情願,其所為背離自由貿易經濟原則,損害全球自由經濟體系,更會進一步打擊美國的經濟,連《華爾街日報》亦狠批特朗普「啟動史上最愚蠢貿易戰」。
但必須清醒看到,在貿易戰之下,香港將難以獨善其身,在美國向中國加徵一成關稅後,美國郵政隨即暫停接收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包裹,雖然其後宣布恢復,但香港產品仍將面臨大額關稅,將難免削弱香港出口貿易的競爭力,這是不爭的事實。香港工商界需要做好「防風」措施,應對貿易戰衝擊。
現時中央已經向世貿組織申訴,並且展開反制,香港工商界應全力支持中央的正義行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繫日益緊密,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絕對行不通,更是死路一條,特朗普損人不利己的所為是逆潮流而動,只會令自身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但同時,面對美國的關稅打擊,香港工商界也應該積極應對,發揮好香港「聯通世界」的特殊優勢,加大力度與國際社會維繫商貿合作,香港與國際商貿愈聯通,就愈能抵禦美國的關稅打擊。
更好地對接國家發展戰略
中央和特區政府一直大力積極支持工商界的發展。香港工商界當前更要團結一致,全力抓緊機遇謀發展,抵銷貿易戰衝擊。當前香港最大的發展機遇,在於國家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以高質量發展引領中國建成現代化強國,並推出更加積極的財政措施,大力擴內需、消費和投資,穩定預期、激發活力,以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中央持續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支持經濟增長,也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重大利好,更為香港工商界開拓更大的發展空間。香港工商界要在貿易戰中趨利避害,關鍵就是全面對接國家戰略,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主動識變、應變、求變,例如當前人工智能正是中美競爭的一個主戰場,香港工商界應該積極投入香港創科發展,利用北部都會區、河套創科園區等機遇,為國家創科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杭州可以催生出深度求索(DeepSeek)等大批優秀的創科企業,正在於當地政府的政策推動,也在於當地工商界的投入參與,香港是國際的金融、貿易中心,基礎科研實力雄厚,絕對有能力和條件培育出深度求索(DeepSeek)般的創科企業,香港工商界更應以前瞻性思維,加大對香港創科的投入,並且抓緊國家發展機遇,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等建設,為自身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和發展空間,以發展應對貿易戰的衝擊。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