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銀智評/長資入市提升中國資本市場吸引力
近期,中央金融辦等6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同時,鼓勵專業機構向投資者提供更多穩健型投資產品,並在培養「耐心投資生態」方面提出一系列舉措。整體來看,《方案》有利於夯實AH股交投活躍度,平抑市場超調波動,提升中國資本市場投融資吸引力。
資金方面,《方案》有望為A股帶來超萬億增量資金。第一,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以中國境內5大上市保險公司為例,2024年保費收入合計約2.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如A股投資佔比提升至30%,則每年有望帶來超過8000億元增量資金。同時,第二批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已於1月27日落地,規模達520億元。第二,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來3年每年至少增長10%。2024年末境內股票型開放式基金規模4.5萬億元,如每年增長10%,則投資A股的增量或在5000億元左右。此外,《方案》提出引導基金公司自購旗下權益類基金、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運作規模,鼓勵建立企業年金並提升年金受託人資產配置能力等,開拓中長期資金來源。
《方案》還針對引進中長期資金入市提出優化舉措,一是擴容中長期資金投資範圍。二是探索中國人行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常態化制度安排,為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三是延長各類長期資本投資績效考核周期,緩解機構「短期業績焦慮」。可見中央對金融市場的支持。
為A股提供增量活水
產品方面,公募基金產品部分,一是提高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和佔比,2024年末境內權益類基金佔公募基金總規模的25%,相較美國權益類基金在公募基金總規模中佔比約60%水平有較大提升空間;二是鼓勵向投資者提供更多穩健型投資產品,包括加大中低波動型產品創新力度、推進指數化投資發展等。私募基金產品部分,鼓勵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豐富產品類型和投資策略,為A股市場帶來在公募基金之外的「增量活水」。國際資金產品部分,提出深入推進產品雙向開放,豐富跨境投資和風險管理產品供給,豐富國際資金投資產品。
生態方面,聚焦投資標的、投資主體等方面,進一步完善有利於中長期資金投資的資本市場生態。圍繞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提出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提高經營效率、提升盈利能力、增強信息披露透明度、鼓勵現金分紅、回購註銷、股東增持等多個舉措,引導上市公司加強市值管理;同時提出進一步增加優質上市公司供給,包括支持更多具標誌性的科技企業上市。
香港作為跨境投資核心平台,與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緊密聯動,《方案》落地有助香港深入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引進海外企業投資中國的樞紐角色,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貢獻國家所需。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東南亞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