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無處不禮貌!

  蔡思行 學研社成員 歷史研究者

  去年5月,夏寶龍主任提出「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成為了特區政府和業界念茲在茲的努力方向。除了旅遊硬件,市民的禮貌修養亦十分重要。

  1980年,時任港大校長黃麗松在歡迎新生儀式中提出「醜陋的香港人」的說法,引起當時輿論反響。據其觀察,黃校長認為當時香港人「醜陋」的特點有幾個︰沉迷於物慾、取西方文化之短而不能補東方文化之長、孤立的心態、嘈吵、罔顧他人的作風。

  黃校長指出,香港人罔顧他人的行為包括亂拋垃圾、排隊不守秩序、粗言穢語、亂推亂撞,致使當時香港「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沒有禮貌的地方之一」。可惜的是,經過45年的時間,香港人在禮貌水平方面,還是差強人意。以下筆者的觀察,相信久在香港生活的市民大眾,都深有感受︰多為女士,少數情況是男士,他覺得你行路阻礙了他,或者認為你侵犯了他站立的領地,便口吐飆高幾度聲線的「咄」一聲,你需立即醒目地自行離開這是非地。這「咄」一聲只在香港有,世界其他地方均無!

  有一次筆者乘搭巴士,坐在後排位置。車上人較多,巴士快到站,筆者先行起身準備下車。途經前排位置,一女士從座位下來,便不斷用手大力推筆者背脊,但前面另有乘客,車門亦未開啟。

  又有一次,筆者在茶樓午膳。雖然我們住在香港習慣了,知道茶樓經理、侍應、送餐員、知客分工仔細,互不相幫,但剛好筆者坐在靠邊位,叫天不應、叫地不聞。畫了點心紙,站在遠方的經理侍應不過來,經過的送餐員看到我揮手也不搭理。擾攘多時,筆者唯有起身將點心紙拿到侍應入機位投遞。有內地朋友問筆者︰「是否因為我說普通話,所以餐廳待應不禮貌招待我?」筆者無奈回答︰他們不論對本地還是外地遊客,多缺基本服務態度。

  無論為了日常生活的和諧,還是招徠四方客,香港如做到「無處不禮貌」的話,不但摩擦日少,財源更滾滾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