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戰波及香港 美強徵10%關稅

  料多付150億港元稅款 特區政府將循世貿護權益

  中美貿易戰波及香港,昨首次涉及由香港製造、進口及轉口的商品,與中國內地產品一樣,都要正式報關及加徵關稅10%;價值800美元或以下香港商品包裹,不再享有「低價豁免關稅」待遇,同樣要交10%關稅。特區政府對美國向香港產品加徵關稅表示強烈不滿,將循世貿組織途徑捍衛合法權益。香港貿發局評估,以2023年數據推算,香港出口至美國,而又以中國內地為來源地的產品,佔本港整體出口約3%,預計加徵10%關稅涉約150億港元。

  美國郵政昨日一度宣布停收香港及中國內地的國際包裹,但昨晚又宣布恢復;此前,特區政府刊發新聞稿,就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和國土安全部發布的聯邦登記冊公告內宣布對香港產品加徵一成關稅,以及美國郵政暫停香港郵政向美國付運內載貨品的郵件表示強烈不滿。

  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美國對香港產品加徵額外關稅是無視香港根據《基本法》第116條及獲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組織)肯定作為單獨關稅地區的地位。香港是以規則為本的多邊貿易制度的堅定支持,一直與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貿易夥伴保持建設性及互惠互利的貿易關係。

  發言人表示,在2023年,美國是香港第三大貿易夥伴,雙邊商品貿易總額為603億美元。同時香港是美國第27大貿易夥伴。美國對香港的貿易順差過去10年達2,715億美元,是其全球貿易夥伴中最高。這些數字清楚說明香港和美國之間有着緊密的經濟互動,美國企業在香港有龐大的商業利益。

  發言人強調,特區政府正密切留意事態發展,假如美方不糾正錯誤行為,香港將採取一切可能的行動,包括循世貿組織途徑,以捍衛香港的合法權益。

  昨晚美國郵政雖然宣布恢復接受香港及中國內地的國際包裹,但無改對港貨及中國貨加徵關稅的影響。早在「特朗普1.0」時代,中國內地經香港轉口去美國的貨品,已被視為中國貨,已被加徵關稅,並不會因為經過香港轉口就會獲得豁免加徵關稅,這一點可從香港近年出口不斷下跌引證。因應不同的統計口徑,以特區政府統計處數字,原產地為香港的港產品,每年出口到美國的貨值,僅數十億港元。

  港今年出口增長預測下調至3.5%

  不過,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昨指,香港出口至美國,而又以中國內地為來源地的產品,佔本港整體出口約3%,預計加徵10%關稅涉及約150億港元。本港對美國市場依賴度低,對美國出口佔比不似加拿大及墨西哥高達70%至80%,相信限制性貿易措施對香港帶來的影響輕微。惟受到新措施影響下,貿發局將本港今年出口增長預測由4%下調至3.5%。

  貿發局在本周二(4日)一篇研究文章中指出,以2023年美國從香港的進口總額超過41億美元(約320億港元),涉及5,800萬美元(約4.5億港元)關稅,如再徵收10%關稅,香港產品將面對約4.1億美元(約32億港元)的額外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