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有理發聲 有力出拳\馬浩亮

  將一切看做買賣和交易的特朗普,悍然發動關稅戰,這一自大、短視、狹隘的舉動,攪動全球市場動盪,首先遭到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猛烈阻擊與直接報復。相比之下,中國此次冷靜以對,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拔劍對峙,而是以「每臨大事有靜氣」的定力,按照自己的節奏,有條不紊,祭出反制「組合拳」。

  中國一方面在世貿組織起訴,一方面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與此同時,商務部、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等,同步採取了稀有金屬出口管制、將美企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進行反壟斷調查等多樣化措施,做到了有理、有力。

  其一,有理。特朗普舉起關稅大棒,對加、墨、中三國無差別「宣戰」,單邊凌駕多邊,一國挑戰世界,引發全球不安,歐盟、英國、日本都對巨大的不確定性憂心忡忡。美國朝野向來標榜貿易體系應遵守規則,並以規則制定者自居。中國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首先就從「規則」入手,在世貿組織規則框架下發聲,提起起訴,既是捍衛自身合法權益,又是為其他世貿成員「代言」,站在了道義的制高點上。誰得道多助,誰失道寡助,一目了然。

  其二,有力。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屬於針對關稅戰的正面反攻,以硬碰硬;反壟斷、不可靠實體清單、出口管制,則屬於外圍迂迴,側面接應。主攻、助攻相輔相成,直接、間接多管齊下,令「組合拳」拳拳到肉。

  譬如,實施出口管制的鎢、碲、鉍、鉬、銦等稀有金屬相關產品和技術,對於半導體、電子元件、航空航天零部件、光伏電池等的製造,都具有重要應用價值。該項管制並沒有列明特定對象,這為後續反制留下了可進可退的空間。2023年7月,中國加強對鎵、鍺、銻等材料的出口管制,當時亦未標明特定國家;直至2024年12月,針對美國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中國進一步明確收緊對美出口管制,原則上不予許可鎵、鍺、銻等對美出口,禁止軍事用途出口。

  以「有理」、「有力」,來爭取、維護「有利」境地,這是理性務實的選擇。而中國經濟的韌性,為應對特朗普的任性,提供了根本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