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北都 教育篇/北都建大學城 院校積極響應

  圖:牛潭尾發展區當中46公頃土地將發展大學城,並設有第三所醫學院。\大公報記者遂初攝
  圖:牛潭尾發展區當中46公頃土地將發展大學城,並設有第三所醫學院。\大公報記者遂初攝

  為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打造「留學香港」品牌,《施政報告2024》指出,政府已在北部都會區預留至少80公頃用地,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鼓勵本地專上院校與中外知名院校以靈活創新的模式,開拓更多品牌課程、研究合作和交流項目,吸引更多海外學術及研究人才來港。

  特區政府表示,將在2026年公布「北都大學教育城藍圖」,以決定大學城用地和進駐院校數量。此外,施政報告亦指出,將在牛潭尾預留用地,推動第三所醫學院及綜合醫教研醫院的發展。各大學對參加北都建設積極響應,共有19間專上院校參與諮詢及提交建議書。\大公報記者 郭如佳

  《施政報告2024》正式提出在北部都會區,預留80公頃土地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而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主任丘卓早前曾透露,北都大學教育城除牛潭尾的46公頃外,洪水橋佔5公頃,新界北也有約40公頃。

  與新田科技城一站之隔

  牛潭尾位於北都的創新科技地帶範圍,在北環綫主線建成後,將與新田科技城僅一站之隔。根據初步規劃建議,牛潭尾總發展面積約127公頃,分三個發展主題,當中包括北都大學教育城、綜合醫教研醫院及第三所醫學院,以及綜合住宅設計。據悉,由政府主導的土地及基礎設施工程,最早將於2027年開展。綜合醫教研醫院、大學城用地以及首批房屋預計在2029年陸續完成平整。

  據了解,牛潭尾約46公頃土地將發展大學城,包括本港第三所醫學院,另外將預留9公頃土地興建一所綜合醫院。而綜合醫院除提供醫療服務外,將會發展成為一所醫教研三重功能的教研設施。在出行方面,港鐵北環綫牛潭尾附近和大學城內將興建公共運輸交匯處,為居民、醫護、學生等提供公共交通及轉駁服務。

  發展局表示,北都大學城將會引入本地、中外院校進駐,開拓「品牌課程」或者開設分校,同時預期會興建數據中心、會議設施、康體設施等。對於「品牌課程」涉及的主要學科,發展局表示因為北都大學教育城將主力發展創新科技,並興建第三間醫學院,所以課程主要是圍繞這兩方面。

  至於北都大學教育城有多少間學校進駐、將劃分多少個校區,現階段沒有確切數字。發展局發言人曾以8間資助大學為例,表示若不計算最大型的港大和中大,其餘院校各佔地約10多公頃,而牛潭尾大學城佔地約46公頃,可容納目前數間大學校園,不過這只供參考,具體的安排仍有待教育局於2026年發表北都大學教育城藍圖才得知。但目前初步預計,大學城可容納3.8萬名學生,也將會預留2萬個學生宿位。

  配合北都產業導向發展

  據悉,教育局在邀請有意參加北都建設的院校提交簡略建議書後,各大學積極響應,共有19間專上院校參與諮詢及提交建議書。教育局表示,有院校希望將整個校園搬至北都,也有部分院校計劃在北都成立「衛星校園」,以提供更多學術和研究空間來發展創新學科,或者將北都及「八大中心」相關的現有學科遷至衛星校園。更有多家院校表示,希望設立更多院校共用設施,例如動物中心、數據中心、學生宿舍等。

  教育局發言人早前亦表示,當局會遵循「產業導向」、「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教育樞紐,未來人才搖籃』」、「配合國家發展戰略」、「產業帶動,按部就班」以上4個目標與策略逐步推展北都大學教育城的發展工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早前表示,目前當局正與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的相關部門和持份者緊密溝通、規劃部署。她表示,北都大學教育城除了為專上教育擴容提質外,也會創造空間提升香港的學術和研究發展。另外,大學城將會配合北部都會區的產業導向發展原則推進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進而推動國際人才集聚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