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加徵關稅 中國需內外兼修

● 相比起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中國多年來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圖為中歐班列。 資料圖片
● 相比起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中國多年來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圖為中歐班列。 資料圖片

  時富金融研究部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決定自今日(2月4日)起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10%的關稅,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產品則徵收25%的關稅,同時對加拿大的能源資源額外加徵10%的關稅。針對這一決定,加拿大和墨西哥隨即宣布將對美國產品加徵關稅作為回應。

  對華加關稅 反增美通脹風險

  美國在決定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10%關稅的背後有着多方面的考量。首先,在上一輪中美貿易摩擦之後,美國對華平均關稅已達到約20%,而根據美墨加協定,美國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平均關稅稅率則不到1%。其次,此次加徵10%旨在為未來的談判增加籌碼,並為後續可能的關稅調整預留空間。此外,選擇10%這一幅度也是為了防止大幅推高美國通脹,特別是在當前美國通脹仍具韌性的背景下,大幅度提高關稅可能會顯著增加居民的生活成本,引發再通脹風險。這種做法也符合歷史慣例,例如在2020年1月中美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時,雙方就曾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關稅政策。

  中企力拓新興市場 抵消關稅影響

  在出口方面,對於那些對美依賴度較高的企業,其訂單量可能會減少,導致營收受到影響;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製造業可能面臨訂單轉移、產能過剩及裁員等問題。然而,隨着中國不斷開拓新興市場,對美出口在中國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增強了整體出口的韌性。從產業供應鏈的角度來看,全球產業鏈中部分中國的產業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因美國加徵關稅可能出現價格波動,進而影響產業鏈的穩定性。一些依賴美國市場的中下游產業或將需要加快產業升級和轉型,尋找新的市場和發展方向。

  此外,匯率方面,雖然美國加徵關稅可能使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但中國擁有充足的外匯儲備和有效的政策工具穩定匯率,確保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穩定,同時適度的貶值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部分關稅增加的成本。

  市場恐震盪 投資者需做好風險防範

  面對美國加徵關稅,中國需採取內外兼修的策略應對。對外,中國迅速出台反制措施,例如對美加徵關稅和加強出口管制,並利用現有法律法規增加談判籌碼。內部方面,加大財政貨幣政策的逆周期調節力度,積極擴大內需,以抵消外需下滑的影響。此外,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通過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處理貿易紛爭,加強雙邊和多邊貿易協定,推動合作共贏。對於投資者而言,美國加徵關稅可能引發金融市場波動,尤其是與出口相關的上市公司,可能會因企業業績下滑的預期而受到衝擊。因此,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市場情緒變化,做好風險防範。

  中國經濟轉型誕巨大商機

  從長期來看,中國應對關稅挑戰的過程也是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投資者可以關注在技術創新、進口替代、國內市場拓展等方面具有潛力的企業,挖掘長期投資價值,分享中國經濟轉型所帶來的紅利。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