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監管/學者:政府應考慮設《公平交易法》

  圖:由大公報記者與「中介」的對話中,發現「中介」掌握了不少演唱會等活動的「黃牛」門票,而且要價高達原本的數倍或十多倍之多。
  圖:由大公報記者與「中介」的對話中,發現「中介」掌握了不少演唱會等活動的「黃牛」門票,而且要價高達原本的數倍或十多倍之多。

  「有些(門)票炒得好貴,惟(場內)有些位置卻是留空,給人感覺很不好!」經濟學者巫伯雄表示,有關演唱門票炒黃牛的情況屬於供求問題,門票數目供應有限,獨市的供應者擁有絕對的分配權,因而出現壟斷性價格,令賣方可以好高的價錢出售門票,「正如他(商販)有100個橙,只會賣80個,其他20個會被弄爛。」

  他指出在物以罕為貴下,演唱會座位常見並非坐滿。他又提到雖然此為市場上正常的行為,但對社會不是最有效的結果,亦令市場出現很大的缺陷,「本地有許多歌迷本來1800元去看(演唱會),但現在(被炒至)兩萬元(門票),就不去看了。」

  巫伯雄建議可考慮設立《公平交易法》,在有關問題影響社會民生穩定時適度介入,設立市場運作、消費品和服務買賣的公平準則,惟他又指政府難以干預私營市場的行為,而如要立法須明確訂明實施相關政策的正確目的。